從成化雞缸杯談收藏眼界
在收藏這條路上,聽了太多光怪離奇的故事;亦聽了許多高高在上的論調;以及自以為權威者的論調,但很少人從源頭去探討收藏家的成長歷程,坂本五郎的苦學、膽勢胸襟及其人文素養都足以做為借鏡,特整理分享之。
在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雞缸杯」,以創中國古瓷紀錄的11億元新台幣成交,在新聞熱潮下大家關心的是價格,但本文在探討玫茵堂及不言堂的經營之道,以做為同好參考。
從明成化鬥彩談起
鬥彩又稱「豆彩」「逗彩」「填彩」,是一種彩色瓷器裝飾工藝,製作過程是在已成形的素色瓷胎上,先選用青花顏料(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製成)勾繪、描繪圖案輪廓和樣式,再施塗無色或淺色的釉彩,經高溫還原焰約1300攝氏度燒製成釉下青花瓷器後,在燒制好的釉下青花器皿上,用各種彩繪礦料進行填繪,經過低溫烘烤約700-800攝氏度二次燒成型。
明代並無「鬥彩」之名,凡是釉上彩瓷均稱作「五彩」,但鬥彩技法萌芽於宣德年間(1426-1435)西藏薩迦寺所的明宣宗御賜的「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所繪的鴛鴦就已經結合了青花與五彩技法。正統、景泰、天順三朝被視為明代瓷業的「空白期」,可以斷代的傳世品極少。
成化鬥彩無大器
成化前期的官窯作品,承繼了宣德官窯的風格,多屬青花瓷龍鳳紋的碗盤類,造形上與宣德器相承,但較為秀氣。「鬥彩」在成化官窯晚期已經發展一個獨立的品種。所用彩色有:鮮紅、油紅、嬌黃、鵝黃、杏黃、蜜蠟黃、姜黃、深綠、淺綠、松綠、淺紫、奼紫、孔雀藍、孔雀綠等十餘種釉色。
彩色鮮明:鮮紅豔如血,厚薄不勻;油紅濃豔而有光澤;鵝黃嬌嫩透明而閃爍些微綠色;杏黃閃爍些微紅色;蜜蠟黃稍微透明;姜黃色濃,光澤較弱;奼紫色濃而無光,成化鬥彩器形特殊,,最大器形為碗直徑25厘米以下,瓶高、盤口直徑在20厘米以下,其它如杯只有8.5厘米高,主要器形包括:蓋罐、缸杯、蓮子杯、鈴鐺杯(亦稱高足)等數種,因此有「成化鬥彩無大器」指的應是成化晚期這類作品,其產品歷史評價均以「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
彩色鮮明:鮮紅豔如血,厚薄不勻;油紅濃豔而有光澤;鵝黃嬌嫩透明而閃爍些微綠色;杏黃閃爍些微紅色;蜜蠟黃稍微透明;姜黃色濃,光澤較弱;奼紫色濃而無光,成化鬥彩器形特殊,,最大器形為碗直徑25厘米以下,瓶高、盤口直徑在20厘米以下,其它如杯只有8.5厘米高,主要器形包括:蓋罐、缸杯、蓮子杯、鈴鐺杯(亦稱高足)等數種,因此有「成化鬥彩無大器」指的應是成化晚期這類作品,其產品歷史評價均以「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
明成化雞缸杯
鬥彩雞缸杯應屬成化官窯晚期作品,為小巧靜謐之作品,賦彩清麗,宜於掌中把玩,雞缸杯,是指裝飾母題為子母雞嬉戲圖之盛酒小杯,器體周身繪有母雞領幼雛覓食嬉戲之裝飾圖樣。其特點為釉彩敷色鮮明中不失清麗,胎體細白,瑩潔如膚,器壁堅硬,但質地上撫之柔潤如玉,無論胎質、造形、釉彩上,皆無與倫比。
但燒製非常不容易御窰廠耗費龐大,成化二十一年(1485),官員上書勸諫停止燒製瓷器。晚明成化官窯雞缸杯就炙手可熱,明代著名鑑賞家高濂(1573-1620)在其著作中《遵生八箋》述及成化官窯,形容它「用色淺淡,頗有畫意」。沈德符(1578-1642)的《萬曆野獲編》中也稱「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
至清代文士朱彝尊(1629-1709)在《感舊集序》中述:「……至於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購之不少惜。」清人朱琰(乾隆年間)在《陶說》中評述成化鬥彩雞缸杯說:「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雞缸杯己成為古玩中的珍品,千金難買。
屢創中國瓷器拍賣紀錄
據蘇富比資料「雞缸杯」直徑約8.2公分,是明憲宗御用酒杯,已知同款酒杯存世僅19件,其中僅3件是私人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6件,但這些只是傳世紀錄,是否尚有出土器還值得研究,因為商業行銷和出土研究是有差距的,其道理和元青花一樣,凡事保持客觀。
這次蘇富比春拍之成化鬥彩雞缸杯,即出自歐洲玫茵堂珍藏,並曾為Leopold Dreyfus夫人、日本著名藏家坂本五郎、以及桂斯.艾斯肯納奇(Giuseppe
Eskenazi)所藏,作品流傳有序。1999年坂本五郎將這件成化鬥彩雞缸杯托付於蘇富比之手,隨即為瑞士收藏家玫茵堂主人所標得,並創下當時中國陶瓷的成交紀錄,
1980及1999年再次送拍,均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在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又再度以近11億元的天價再創中國古瓷成交紀錄。
玫茵堂的品牌美學
在西方的中國陶瓷收藏中,玫茵堂珍藏可謂私人收藏的個中翹楚,可與英國大衛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的收藏齊名,但玫茵堂主人行事作風低調,其收藏藉由1994至2010年間出版的《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外界得以一窺其收藏之面貌。
玫茵堂選擇藝術品,遵循一條最基本的收藏原則,「一件作品不光要稀有,具有重要性,購買的每件作品還必須具備吸引他們的美學魅力」,並保持作品的珍稀程度、紋飾的品質,以及作品的品相三個基本選擇原則,以清代古瓷為例:在選擇上花瓶要比實用器皿如杯碗次之,盤再次之,仇國仕(Nicolas Chow)表示:「玫茵堂主人選擇藏品時,是心與腦並用的。」
不二堂 坂本五郎 收藏之道
從戰後活躍至今的日本收藏家坂本五郎,引領了二十世紀中國陶瓷收藏界的品味,其務實苦學及精準的商業眼光更值得學習。日本不言堂坂本五郎,1923年9月1日,出生才剛一天,關東發生大地震,重創橫濱,瘡痍滿目。八年後其父親與世長辭,由母親獨力苦養七名子女。他們遷往東京以西四十公里的八王子市投靠親戚,過着艱辛的歲月,母親甚至要徒步至市郊購入雞蛋,然後連同糖果、蠟燭、火柴等雜貨,在屋前兜售。
從收舊貨入門
1936年,時坂本五郎十二歲,剛完成了六年小學,就到橫濱一家魚乾批發店當學徒。二戰末年,店舖生意一落千丈,坂本氏便回八王子市,轉營舊衣買賣,並涉足與駐日盟軍的黑市交易,卻因為被仿品所誤,未能洞察商品優劣損失連連。
戰後初年,他四出覓尋瑰寶,每月有約二十天在外,足跡遍及各地,當然都是搭乘火車,拖着滿載便宜雜貨的行李,在車站等他的兄弟會合,再用向鄰近酒販借來的三輪工具車載回家,坂本五郎晚年回憶仍十分自豪的說:「我為能自許乃戰後最勇敢的器物買家而驕傲。」
藝品高下 慧眼立見
五十年代初,坂本五郎承認當時他對古董「一竅不通」,但還是放棄舊衣買賣,離開危險的黑市交易,開始了投入古玩領域,他堅持「若畏怯風險,那便絲毫沒有在這個世界取勝的可能。」,他苦笑道:「這或許是我與贗品漫長鬥爭之開端。」
他最初的經營方式,是接觸以藏家洽商雅翫小物買賣,再把傑作逸品轉售給同行藝品商,但不久他便意識到此乃「人生最嚴重的失誤之一」,他「曾買贗品,嘗過錯誤判斷市場而高買低售的滋味」,在買賣過程中,他體悟到:「古董商成功之道,在於與私人客戶洽售上乘佳器」,也就是在第一市場買貨,賣給最頂尖收藏家利潤最高,也因為這份堅持,坂本五郎的收藏才能在拍賣市場屢創佳績。
青銅器的收藏是另一個成功案例,戰後,日本市場受限於佔領軍及日圓新鈔,加上資訊不足寡學淺識,日本藝商一般對中國青銅器卻步,當時坂本氏坦對中國古銅器的了解「僅止於銅鐵之辨」,但他卻看好商機,投入這場「危險游戲」,苦心鑽研中國器物,歷盡挫敗,終得要領,藝品高下貴賤,慧眼立見終於以銳眼卓見勝出,1968年,他用母親的名義饋贈東京國立博物館商周青銅共十件,這是戰後日本收藏界最大規模的捐獻。
觸發中國瓷器的暢旺
他對古玩和陶瓷的熱情,懷着勤學勵讀不斷向學者和藏家學習,在實淺中淬鍊自己的眼力,並逐步走過仿品、中價品朝擁有日本以至全世界最頂級藝品的夢想邁進,1972年時倫敦佳士得拍賣「元代青花釉裏紅開光鏤空牡丹紋蓋罐」在即,他在赴倫敦前,作好了出售所有藏品甚至藝店的準備。
他最終旗開得勝,以220,500英鎊(500,000美元)擷下這個曾經用被用來裝雨傘的元朝大罐,刷新當時亞洲藝術品的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宣告成交過後,坂本氏心情仍未平伏,並感到腹部劇痛,呼吸困難。不論當時還是現在,他從不認為付出的價錢過高,他曾寫道:「佳品是昂貴的」,1972年購下的元代牡丹罐,觸發了全球中國瓷器的昌盛暢旺,誘發出更多的稀珍瑰寶面世。
元 青花釉裏紅牡丹罐
他曾在布魯克林博物館見過相近之青花魚藻紋罐,羡愛不已,數年後,坂本氏又從東京美術俱樂部購入之「元青花魚藻紋罐」,他奪魁後欣喜若狂,帶了瓷罐回家,抱之入浴,把歲月留下來的塵土洗滌乾淨,如上賓一樣與之共進晚膳。
膽勢 毅力 品味
從一名對陶瓷古玩一竅不通的黑市商人,他曾買贗品、嘗過錯誤判斷市場而高買低售的滋味,但秉持「失敗乃成功之師」的理念,歷近七十寒暑,致思古藝,才達到「目利」之境。坂本五郎穿梭在各個古董市場,辛酸多於榮耀,他說的:「若畏怯風險,那便絲毫沒有在這個世界取勝的可能」,足古玩界最值得深思的一句話,機會是留給用心準備的人。
七十年代,坂本五郎因健康理由正式退休,別過不言堂,遷居京都,但他並沒有從亞洲藝術的世界舞台退下來,過九十大壽,依舊是世界活寶,繼續以鑑賞家特有之第六感,預占藝品之「靈」和「氣」,澄察其「道」。
七十年代,坂本五郎因健康理由正式退休,別過不言堂,遷居京都,但他並沒有從亞洲藝術的世界舞台退下來,過九十大壽,依舊是世界活寶,繼續以鑑賞家特有之第六感,預占藝品之「靈」和「氣」,澄察其「道」。
參考資料/
坂本五郎與「目利」之藝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