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翡翠的料美與巧工

翡翠的料美與巧工

農年過後一直沒去故宮,主要是因為現在白天遊客量多到空氣品質不好,呆上兩個鐘頭,頭就昏漲看不下去;再加上誇張的導遊眾多,嗓門一個比一個大,導覽內容又誇張,壞了賞物的好興緻,但前兩天再也悶不住,試著星期六夜訪故宮,是夜人不多少了白天的喧嘩,可以靜靜的觀賞文物,又可以深入分折分享,是個很美的週末。

皇家典藏 文物原典
台北故宮承續了清代皇家典藏,博物院典藏的60多萬件文物,是宋、元、明、清歷代皇家典藏,是中華文物之美的原典,一向主張賞物要「先識真後辨假」,在台灣朋友想看文物,一定力薦到故宮多走幾趟;因為喜歡古玩卻沒到故宮觀摩,入門路會繞得很長,才找到入口

但在故宮博大精深的收藏中,也要掌握「看」的門道,才能掌握其精髓,內化成賞物鑑別的功力,否則仍會迷失在入五里霧中,走不出知識的迷慞,變成少了份自信,流於過於誇大或自卑,因此用什麼態度到故宮學習變很重要。

遠觀其勢 近取其質
到台北故宮看文物最忌走馬看花,因為認真看都不一定懂,走馬看花鐵定眼花,因此我上臺北讀書大二開始,每年都要帶開水去走幾趟,剛開始是抱著「欣賞」文物的態度,試著去掌握字畫的構圖、筆墨、氣韻;歷代古瓷的造型演進、工藝特色、老韻;古玉的作工,尤好俏色雕刻..等焦點去學習,掌握皇家典藏品味。

隨著實務經驗及相關知識累積較飽足後,才漸漸進入「鑑別」的階段,把各博物館的典藏、各拍賣公司的名品、上手過的文物等綜合經驗用來看臺北故宮內的各種文物,幾年下來,腦袋裹不自覺的有了系統分類,過去看文物更從「遠觀其勢」,進入了「近取其質」的階段,現在多了把望眼鏡,把文物的每個細節看清礎,這才體會過去文人雅士鍾愛文物的心境,因為能讀出古文物的文化、藝術的語彙,與原創作者在不同時空中共鳴,坐忘當下紅塵煩惱,是生命中最難得的寧靜。

心寬厚 氣磅礡
在現代商業導向的文物市場,「錢」是最重要的指標,「美」己經淪為行銷的包裝詞,文物的「歷史」則變成了行銷的「故事」,把收藏文物用來陶冶性情、充實休閒生活的原意都淹沒了

同時文物的辨視能力交給所謂的鑑定師及儀器,失去了自我深化的原意,淪落至此玩賞文物的樂趣變成和買電器用品沒兩樣;與其這樣不如多利用假日到故宮多看,汲取皇家品味,理解各類文物之美,融為自己的氣韻,再引入生活各個環節,成就自己獨特的美感收穫會更多!

用美石為玉賞翡翠
到故宮看文物己經是個習慣,看完金銅佛、近代書畫、歷代瓷器、明四大名家畫後特展後,這次很刻意的在「中國歷代玉器展」中留覽,主要在思考「美玉不琢」及「美石為玉」、「寶石翡翠」之間的歷史演變軌跡。

「美石為玉」是中國人對「玉」最早的定義,「玉」要成為器物、飾品的加工方式就是「琢」與「磨」,在人類史上的「琢」與「磨」的技術做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歷史分界。隨著社會進步,雕琢玉石的技術進步,玉石「雕刻」技術成了中國玉文化的主體,而在六朝、隋唐、宋、元時期逐漸蓬勃發展,每個朝代的用玉、圖飾、雕工都各有特色,己成為中國玉文化的精華。

十八世紀後半,皇室的主導,清代征服回部,直接控制和闐玉料的開採;對西南的開發也導致緬甸翠玉的輸入,有了新材料的引入,讓清代玉雕空前繁榮,攀越歷史的高峰。但清末中西文化交流後,西方「寶石」觀念進入中國後,傳統「美石為玉」的傳統才產生質變。這次故宮遊中,很用心的把中國玉文化發展規律弄清礎,同時觀察玉雕相關技法的應用,以避免陷入在「好玉不雕」、「十雕九綹」的迷失中走不出來。

現場直擊分享
在「中國歷代玉器展」上,每個人都會先被「翡翠白菜」所吸引,關於它的介紹更朗朗上口,但這一次很刻意的從「質」、「色」去觀賞,用現代翡翠分類「翡翠白菜」是屬花青種,有白、綠二種顏色但質地的變化很大,綠色葉子是冰糯種;螽斯的部份是屬玻冰種;白色則屬於糯地,呈濁白到芋色的過度色,這就是緬甸翡翠的特色之一,同一塊料質、色的落差卻很大,這種料是「巧色雕」的好材料。

翡翠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7釐米。

清代巧匠,順勢而為,根據它的顏色雕成一個栩栩如生的翡翠白菜,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葉子,白色的雕成菜身,並巧用花青特有的多層的綠色,用在白菜反捲的葉上,使作菜葉筋脈分明自然生動,攀爬在上面的螽斯,玻冰地的材質,燈光一側照下來,宛如清晨生氣勃勃的蟲子,難怪人見人愛,成為故宮寶物。

但如果把這塊緬甸翡翠,用現代「寶石」加工觀念處理,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寶石加工重點在「磨」及「拋光」;「玉雕」的重點在相石、設計、雕刻、拋光.. 步驟繁複,另一個關鍵在「師傅的功夫」變數上

再走人「中國歷代玉器展」展場,沿著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一路欣賞到清代,過去焦點在巧雕作品,這次開心看翡翠,只為了知識與實物間的相互印證,先在原石展示區細心觀察玉相、石理、質色變化,再欣賞清代翡翠飾品,讀出了許多清代翡翠的特色,尤其用雅石審美角度去看,我還是主張欣賞翡翠要用「美石為玉」與「翡翠寶石」雙重標準去看,才能讓翡翠美獲得最佳的詮釋。

從主客觀條件分析,雕件難於光貨,只是在流行當下,判斷的觀點不得不跟著潮流走,但掌握了中國「美石為玉」的母文化脈動,我對玉雕另有一番新見。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14蘇富比春拍翡翠珠鏈 品賞直擊

2014蘇富比春拍翡翠珠鏈 品賞直擊

名鍊導讀
2014年蘇富比春拍台北預展,今年“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主打傳奇名媛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舊藏之天然翡翠珠項鏈,這串名鍊是卡地亞2719.20毫米至15.40毫米所設計而成的翡翠名作據傳早在1930年代初就出現歐洲,是目前珠寶拍賣史上最稀珍貴重的翡翠珠鏈
這串翡翠珠鏈是芭芭拉•赫頓的父親1933年她20歲與喬治亞王子Alexis Mdivani 成婚時特意為她在卡地亞訂製的結婚禮物經過卡地亞嚴謹設計打造,配上紅寶石鑲鑽鏈扣後,體現了擁有者之非凡身份和氣度。

項鏈在Mdivani 家族珍藏逾50年,到1988年才首次現身拍賣場。當時就以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的成交價而成為全球翡翠首飾拍品之最。1994年,這串項鏈在香港再次上拍,成交價飆升至420萬美元(約3300萬港元),再次刷新翡翠首飾成交價的拍賣紀錄。時至今日乃是拍賣史上最貴重的翡翠飾品。
HUTTON-MDIVANI天然翡翠珠配紅寶石及鑽石項鏈


卡地亞(CARTIER)年份約1933,由27顆天然翡翠珠組成,鉑金及18K黃金鑲嵌,長度約530毫米,翡翠珠約19.2015.40毫米,拍品成交價HKD214,040,000(含買家佣金,刷新了翡翠首飾及卡地亞首飾的世界拍賣紀錄。

華人對翡翠有份難以言喻的特殊情結,只要與其服飾、化妝合度,購買後就會經常佩戴,因此常出於真心喜歡與欣賞才出手購藏。

翡翠審美沒有絕對標準,但可從其顏色、透明度和質感全面以顏色為重,是判斷其價值的首要因素上品稱為「祖母綠」,色鮮正濃,純淨透亮。其次是水頭,亦即其透明度上等翡翠透明度極高,晶瑩剔透。

翡翠質地之粗細及硬度均取決於其晶體結構;質感細膩之高品質者稱為「老坑」翡翠,亮澤晶瑩,含翠欲滴。翡翠色澤分佈均勻、深淺適中及鮮濃潤亮,是分辨品質優劣之重要因素。

直徑19.20毫米至15.40毫米的玉珠,在清代多被視為“朝珠”乃供清代皇帝及五品以上大臣上朝時佩戴民國以後則視為“佛珠”如何把具有文化、宗教美的元素轉化成時尚美,卡地亞採用了大膽的紅綠對比設計,為這串翡翠珠鍊設計了紅寶石鑲鑽鏈扣,讓簡潔幾何形狀與古典美的相融,充份體現了二十世紀初的裝飾藝術風格,沖淡了這串珠子原有的器物屬性凸顯了翡翠特有的優雅韻味,讓這串名作更具魅力。

品賞直擊
 這件天價的翡翠珠鏈名品,早己名聞遐耳偶像的風采,為躲過臺北預展場子人潮,刻意選在中午用餐的時間去參觀,沒想到還是遇上一波一波人潮

今年預展看的人明顯的年輕人隔著展櫃欣賞上手品賞倒不多,在現場等了約40分鐘等幾波人潮散去才有機會品賞這次拍賣的另一個焦點「貴妃環」及雙排鍊及幾件頂尖的展品這次蘇富比特別準備寶石燈及放大鏡的服務可以盡性的好好品賞一番

芭芭拉•赫頓翡翠珠鍊在獨立櫃中展示;燈光略暗帶有幾分神祕感,初見名品珠鍊第一印象是珠子真的很大色澤淡雅了些,卻有著富貴人家特有的「霸氣」

但與2010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30顆直徑13.4013.30毫米的翡翠珠鍊所呈現的「貴氣」;及2013年蘇富比春拍的雙排翡翠珠鏈的「秀氣」比較起來,品味還真各領風騷,但有機會觀賞到這些拍場名品己經是人生幸事!

因為現場沒賣專刊隔兩天收到圖錄後再細覽這次拍品,發現2014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出現了許多新潮的翡翠飾品如:春帶彩、紫翡翠等色澤淡雅多樣令人期待市場的多元化,但最具明星風釆的還是「芭芭拉•赫頓翡翠珠鍊藝術品與文物的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多個層面的因素,相信這串翡翠珠項鍊價格,又再將再創造另一個經典的案例。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用時尚眼光挑翡翠

用時尚眼光翡翠

美玉與寶石
緬甸出產的硬玉是由多種岩石在高壓低溫的地質環境凝結而成的,緬甸玉自清乾隆年間,被納入宮用玉石,其審美仍以傳統「美石為玉」做為標準,以做做巧雕玉飾為主體及至19世紀西方寶石審美觀東漸後,才漸漸興起用「寶石」觀點做為審美標準,並以“4C2TIV”的原則,做為翡翠分級的準則。

至今日仍維持以「美石為玉」和「寶石」雙重標準做為緬甸玉的審美準。在臺灣寶石級的緬甸玉稱之為「翡翠」;一般玉石材質的硬玉稱之為「緬甸玉」是十分貼切用詞。
 
從礦物學上「寶石」是指單一礦石結晶,翡翠屬於多岩結晶,一直沿用Damour用玉來定義近幾年研究發現緬甸硬玉主要是由輝石、長石和閃石三類礦物組成,還有含有鉻鐵礦及褐鐵礦等礦物

同時因為組成礦物比例不同,又分:硬玉岩型翡翠、綠輝石岩型翡翠、鈉鉻輝石岩型翡翠等類型翡翠;再依翡翠礦床類型分為兩大類四種類型:原生翡翠礦床,次生翡翠礦床。

次生翡翠礦床又分為:第四紀礫岩層翡翠礦床、現代河流沖積層翡翠礦床、殘坡積層翡翠礦床。

從近十多年的緬甸玉開採量,是過去300年總數,挖掘出來的寶石級翡翠,僅佔總數的1.5-2%,但98%是屬於「玉石料」,許多歷史上出現的優質材料現在幾乎枯絕。

「翡翠」指的是1.5-2%「寶石級」緬甸玉被納入寶石一環,被用來製作手環、珠鍊、飾品,用寶石標準來市場定位是合理的市場法則。但相對的其他近98%的緬甸玉則應回歸「玉石」市場定位,用「美石為玉」的審美觀,做為判別緬甸玉的等級的標準才合理。

翡翠美在質色多變
翡翠是多晶集合體,最大的特色在「質」與「色」落差大以質而言依其透明度、粒子粗細分為:玻璃地、冰地、化地、糯地、瓷地、石地六個等次。但緬甸玉玉相變化大,在同一塊原石可能同時存在最頂級和最差級別的玉料,因此沒有一塊緬甸玉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緬甸硬玉的最大特色

緬甸玉的最大特色是顏色多樣且富於變化,與碧璽一樣以色彩的多樣著稱除紅、黃、綠、黑、紫、白六種基本色調之外,傳統珠寶高均以單色系為主深入研究緬甸玉後發現多樣過渡色是緬甸玉另一個特色,尤其在濃淡、漸層、混色的視覺美感十分豐富

傳統加工「單色」為主,同時綠色為貴,但近年來多元的審美觀影響下緬甸玉的加工日趨多元化,許多過去視為非主流的玉料,都成了新焦點,最明題的是黑灰色系的玉飾選在市場成為新亮點,呈現其與時俱進的時尚美感。

時尚觀點 做選購指標
投資觀點來看寶石級翡翠仍是最優選但從實用角度來看,緬甸玉的「種」「色」變化很大,美得的叫稱奇,只要質、藝都到位,不妨用時尚眼光做選擇,配合自己的穿著特色,選擇不同色系的緬甸玉飾品,隨著春夏秋冬的心情、流年運勢五行、服裝撘配可以任應撘配可以不要一輩子都同一支手鐲了!

 美感是會隨著時代改變的,過去是「買綠送白」,但現在重視種水,白冰種翡翠連翻好了幾倍,6-70年代白底青紅遍半邊天,現在長青的「綠」仍是市場主流,但「黃加綠」、「黑加綠」、黑翡翠新品種的開發,讓人對緬甸玉有了新看法。

現在是緬甸玉最鼎盛的時代,歷史累積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鏡,但運用現代時尚美感,全面掌握緬甸玉審美特色,突破傳統市場觀念束縛,自然能用合理的價格找到自己喜愛的「翡翠」或「緬甸玉」飾品


保平安又擁抱時代美
過去阿嬤時代帶玉飾是求平安的有就好!現代用玉是一種時尚飾品的材質、色澤、種類要多樣化以呈現自己的獨特美,若能用平實的價格多買幾只好玉飾作品可以隨著服裝撘配用上才是王道;千萬別用寶石級「翡翠」的標準去買「緬甸玉」,不但多花了錢又沒買到對等的品質許多朋友買回頂級翡翠飾品平常捨不得載放在珠寶盒當傳家寶如果能常拿出來搭配服飾載著,突顯自己的品味享受,當下的快樂更美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藝術市場 誰說了算?

藝術市場 誰說了算?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收藏藝術文物,最原始的動機在休閒與裝飾,因此藝術美判讀最是個人化、最直觀的,最直白的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隨著文明的演進,才漸漸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市導導向 喜好導向
隨著藝術生產的量化,藝術市場的興起後,「流行」成為藝術的重要判讀元素,另外在全球化的潮流下,「流行」是多數人共同創造的成果時至今日藝術市場的取向巳經成為藝術市場的重要指標,玩家是要追隨市場趨勢?還是回歸個別化?藝術市場誰說了算?是本文探討的焦點。

民國初年至90年代之前,藝術文物的收藏,多出自於個人的喜好,在家庭經濟後,開始收藏民藝、老東西佈置居家生活,玩玩石頭、養盆栽充實休閒品質,喝茶收藏宜興壺是全民運動。90年代之後,「藝術投資」的經濟思維興起後,玩家變專家;休閒變專業,過去許多休閒遣興的活動,變成得又專業又講究的經濟活動,讓過去只是好的收藏,變成高不可攀古玩、藝術品。

藝術投資的迷失
在以商業為導向的藝術文物,為提高物件的價值,重視物件的稀有性、收藏履歷、行銷包裝、消費情境等綜合包裝,用造神手法物件的堆到最高,來帶動頂尖消費群的購買慾望,一旦成交拍賣公司贏了品牌形象和高業利潤;買家展示了財力和頂尖的市場品味藝術文物,隔幾年,再重回市場堆高再賣出是最成功藝術投資範例。

其次是在一級市場取件,在拍賣市場中賣出也能獲利,問題是藝術文物珠寶的商品週期長高端拍品全操某些專業公司的取捨及經營取向這過程中又涉及了個人經營的課題,和股市一樣在藝術市場沒有絕對的贏家,也沒有絕對的輸家,但都是金錢遊戲的一環就看您能撐多久!

以前藏友見面討論的是「最近又收到什麼好東西?」現在國際拍賣市場價,見面話題「這件○○現在值多少錢?」的虛擬價值。

友朋間分享收到好東西的興奮也沒了,原有解讀器物的考據過程都不見了,過去用眼學判讀真贗的功夫,現在眼學比不上科學檢驗的一只證書,原有玩興不見了,剩下只有虛擬價值,那投入藝術收藏的原始意義何在

回到收藏初衷
這一年在市場走了一回,深刻的感受到近幾年許多藏友,迷失在市場消息中,談到多是拍賣行情價;女人要有錢-秦老闆說..價格;大陸市場現在流行..;誰賣了件○○多少錢,我這件等市場消息問題這都是二、三消息真實性有待證實

只有擁有那件「寶貝」賣了,錢進了口袋才真實的,否則都是「虛擬價值」,與其活在虛擬情境中,不如活在真實的當下,有道是「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市場消息聽聽快樂一下就好人貴自得其樂也

現在許多收藏的朋友,一聽普洱茶又瘋了的消息、拍高價的翡翠..等市場消息,原以為會帶動他們的另一波投資消費興趣,有趣的是在經歷這年藝術品炒作的新聞洗禮後,大家變得老僧入定變得踏實多了不管任何市場都有個行情灌水是人之常情只要勤走市場掌握趨勢外行情價格都不會太離譜怕得是自己物慾太高資訊不是又感情豐富才會衝過頭!

經過近10年市場的洗鍊現在藝術市場買東西又回到了最初70-90年代「自己喜歡最重要」的原點,因為在這個年代,大願景不容易懷抱,在能力範圍內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小確幸,才是幸福生活快樂的泉源!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