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幸福的寶石祖母綠
西方祖母綠文化
祖母綠的名稱來自希臘語“Smaragdos”,源於古法語“Esmeralde”,意指綠色的寶石。祖母綠以深邃迷人色調所散發出來光芒,能給觀者帶來一種寧靜和安穩感的珍寶。
這枚文藝複興時期的哥倫比亞祖母綠黃金戒指,在美國佛羅裡達海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沉船NuestraSeñora de Atocha殘骸裡找到。
◎德國Saxony皇後Maria Antoinette的祖母綠琺瑯項鏈 ,這串念珠由70顆祖母綠珠子,鑽石和琺瑯組成。它的主人曾是德國Saxony皇後Maria Antoinette(1805-1877)。
在中世紀,認為祖母綠都是一種治療力量很強的寶石,認為它具有解毒退熱、治療痢疾的功效。此外,也可以對保護肝臟、解除眼睛的疲勞。更神奇的祖母綠擁有使暴風平靜的功效,可以治療憂鬱和發狂;將祖母綠含在舌下,可使修行者俱有預言能力,持有者在受騙時,祖母綠的顏色會改變,發出危險的信號。
這條祖母綠項鏈是白金漢郡伯爵送給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的禮物。前者在1762年到1765年間任聖彼得堡使節。
祖母綠因與政治和權利的如影相隨而創造傳說和人類的歷史。古代的埃及人、羅馬人、阿茲特克人就視祖母綠為無價之寶,歐洲人則認為她是王者之石。在西方上流社會,祖母綠喻意著如火如荼的熱戀,與愛神維納斯有關,是男女定情的不二選擇。傳說中如果有一方變心,祖母綠那誘人的綠絲絨般的顏色和光澤就會黯淡甚至消失。
◎祖母綠寶石鑲鑽皇冠
是由德國杜內斯馬克伯爵,在1900年為其第二任妻子卡特莉娜特別定制的,這個絕世稀珍鑲嵌有11枚罕見的梨形哥倫比亞祖母綠寶石,重約500克拉,曾為拿破崙三世妻子歐金妮皇后珍藏,以及曾鑲嵌在印度國王的項鍊上。
◎1925年制成的卡地亞項鏈,由50顆祖母綠珍珠(共重517克拉),天然珍珠和鑽石組成。
祖母綠的特色
「祖母綠」是寶石級的綠色綠柱石。自然界產出的綠柱石是,主要成分為Be3Al2[Si6O18],具有六方對稱的鈹鋁矽酸鹽礦物,因含適量的Cr2O3(0.15~0.6%),而形成祖母綠,其綠色要達到中等達到濃豔的綠色調,就是色的濃度要飽和。淺淡綠色的通常稱之為綠色綠柱石。

祖母綠的主要成分為鈹鋁矽酸鹽同時含微量元素鉻,祖母綠的綠色來自其內的鉻離子,祖母綠的綠與其他天然綠寶石的顏色不太一樣,加上其內含物特徵,較有經驗的人可以分辨出來。

十寶九裂
天然的彩色寶石不會有100%純淨,雜質和裂隙是所有天然寶石的特點,有“十寶九裂”的說法,儘管祖母綠的內含物大大地影響了寶石的美觀,其優美的綠色仍無其他寶石足與其匹敵,同時這些個瑕疵是確認天然祖母綠的重要依據。
有色寶石憑其色彩取勝,在純淨度上的要求也不能以鑽石的評判標準做為準則,因此儘管祖母綠的內含物影響了寶石的美觀度,但價格仍高居不下。
有色寶石憑其色彩取勝,在純淨度上的要求也不能以鑽石的評判標準做為準則,因此儘管祖母綠的內含物影響了寶石的美觀度,但價格仍高居不下。

哥倫比亞祖母綠:主要產在沉積岩系的方解石納長石脈之中,圍岩為炭質頁岩和灰岩,含祖母綠的方解石脈、白雲石一方解石脈、黃鐵礦方解石脈一般長60m,寬0.1一20cm,呈脈狀和網脈狀。祖母綠在含礦脈中呈斑晶狀產出。

祖母綠呈柱狀晶體,平均長2--3cm,顏色為淡綠一深綠。略帶藍色調、質地好、透明。祖母綠晶體中可見一氧化碳氣泡,液狀氯化鈉和立方體食鹽等氣液固三相包體,這種祖母綠十常罕見唯哥倫比亞祖母綠獨有,其中以契沃爾礦區的略帶藍色的翠綠祖母綠質量最佳,稱得上世界最美麗的祖母綠。

祖母綠呈柱狀晶體,平均長2--3cm,顏色為淡綠一深綠。略帶藍色調、質地好、透明。祖母綠晶體中可見一氧化碳氣泡,液狀氯化鈉和立方體食鹽等氣液固三相包體,這種祖母綠十常罕見唯哥倫比亞祖母綠獨有,其中以契沃爾礦區的略帶藍色的翠綠祖母綠質量最佳,稱得上世界最美麗的祖母綠。
祖母綠切割法


祖母綠常切割成階梯型又稱為祖母綠型,這種切割法能夠把祖母綠的光澤完全徹底地反射出來。因此為切割祖母綠寶石的首選。
祖母綠切割(Emerald cut)-即長方倒角車平祖母綠切割寶石的刻面數約為50。祖母綠切割由頂部觀察就像截去了角的的長方形。隨著有階梯狀的刻面,能成為具有非常美的寶石;奪目的光輝會將這些階梯狀角的光彩顯示於寶石的亭部之上。

祖母綠型切割與八角形切割不同之處在於亭部階梯長度相等。外邊緣平面可以有呈多種形狀。總的來說,長寬比應為1.5:1至1.75:1。
這種切割來說,顏色在寶石的美感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祖母綠型切割的寶石中顏色非常引人注目,這一技術廣泛使用於許多型號的寶石。
祖母綠以色取勝


天然祖母綠寶石顏色富有變化性,祖母綠的「綠」決定了它的價值,這一點與翡翠比較類似。以色度濃至鮮豔,色調中至中深,透明度佳,顏色分佈均勻為貴,也就是中等綠色又帶有美麗光澤的才稱為極品。淨度也很重要,顏色靚麗、飽和度高、淨度好的祖母綠,價格可以相差了10倍。
顏色是決定祖母綠價值,在祖母綠的分級體系中,顏色被評為以下幾個級別:
顏色系列
|
顏色種類
|
亮綠
(Intensive ) |
這是祖母綠顏色中的最高級。此色是所有祖母綠綠色之中能避免不透明或者過分著色的最深色,同時此類祖母綠的鮮豔度(brilliance)為優良(excellent)。
|
鮮綠
(Vivid)
|
具有鮮綠的祖母綠在色彩上比亮綠略淡,但是極其受捧。
|
深綠
(Deep)
|
顏色深度綠色(被很多人的首選),但因為顏色飽和度原因,此色通常在鮮豔度上比亮綠。此色依然相當罕見並頗受歡迎。
|
中藍
(Medium)
|
給人視覺感受好,顏色不深不淺,而且具有很好(very good)的鮮豔度(brilliance)。此色祖母綠的飽和度介於50%至70%。
|
柔綠
(Soft)
|
比中綠略淡,飽和度介於20%至40%。此類藍寶石具有很好(very
good)至優良(excellent)的鮮豔度(brilliance)。
|
祖母綠的淨度是通過肉眼去識別是否純淨,這與鑽石是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淨度不一樣,因為祖母綠所含的雜質一般比鑽石更加明顯,無必要用大倍率放大鏡觀察,在祖母綠的分級體系中,淨度被評為以下幾個級別:
淨度系列
|
淨度種類
|
無暇
(FL/IF)
|
這是祖母綠淨度中的最高級。此級別指在專業珠寶師或專家的肉眼下100%無雜質(注:並非指在10倍放大鏡下100%無雜質)。
|
極其細微雜質
(VVS) |
在非專業人士無法看出任何瑕疵,但是專業珠寶師或者專家開業能觀察出非常細微的雜質。
|
非常細小雜質
(VS) |
在非專業人士在細緻觀察下能發現非常細微的雜質。
|
細小雜質
(SI)
|
在非專業人士在細緻觀察下能發現細微雜質,但是不影響祖母綠的顏色和鮮豔度。
|
雜質
(I)
|
雜質明顯而且對祖母綠的顏色和鮮豔度有影響。
|
玉石的優化與處理

優化:
許多天然珠寶。玉石,受自然條件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顏色、淨度、透明度等,有裂隙等瑕疵,或者顏色不夠飽和影響的美觀,為了提高這類寶石的品質,經由人工運用切割、琢磨、拋光等加工以外的方法,來改善寶石品質的方法統稱「優化處理」,主要有漂白、加熱處理、浸蠟、浸無色油等四種。
處理:
是在原始材料,用玻璃充填、輻照處理、擴散處理、高壓高溫處理、激光鑽孔、浸蠟及染色,消費者不一定會接受,在市場上是有極大爭議。優化過的寶石在銷售時,不必註明;但處理過的寶石,在寶石市場按規定必須註明。
天然祖母綠裂縫過多,祖母綠的優化處理主要便在處理裂縫這方面,最有名的優化處理是-浸油處理,當祖母綠的裂縫過多或延伸至其表面,常會採用-浸油處理,讓裂縫因油浸入變得比較不明顯,這種處理大量運用品質較差的祖母綠上,有時會進一步浸油處理後,再其裂縫入口用特殊材料覆蓋,以避免油料漏出。
處理類別
|
處理方式
|
未熱處理(Unheated)
|
祖母綠僅做傳統的切割和拋光處理以提高祖母綠的表面或持久。未熱處理的祖母綠極其罕見,尤其3克拉以上。
|
香柏油(Cedar Oil)
|
生產商使用香柏油用以增強祖母綠的顏色,這是一種在祖母綠中非常常用而且被廣泛接受的處理,以至於在交易中祖母綠默認為是經過香柏油處理的。
|
熱處理(Heated)
|
在祖母綠中,為了讓祖母綠的顏色增強而進行的加熱處理在生產種非常常見。這種處理在珠寶界中也被看成是一種可以接受的終身處理。
|
填充
(Filling)
|
用其他的材質,諸如玻璃,填充祖母綠以覆蓋表面的缺陷。祖母綠中較為常見,而且穩定性也較好。在當今祖母綠市場上大量祖母綠是經過此類處理以及加熱處理。
|
合成祖母綠


◎合成綠寶典型紋理:水波紋或者鋸齒狀紋理
水熱法合成:
自然界的熱液礦是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的,成礦的溶液具有一定的濃度和PH值。水熱合成法是模擬自然界的熱液成礦原理,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使原料在封閉的高壓釜中的水中溶解,在較熱的地方溶解,在較冷的地方冷卻結晶。
鑒別特徵:
RI、DR、SG和天然祖母綠沒太大區別,合成的包體,來自坩堝的貴金屬,鉑金片等金屬,透射光,不透明,反射光,金屬光澤。氣液包體或者和矽鈹石構成的釘狀包體。透明或淺色的籽晶片,類似癒合裂隙的羽狀體,內部也可以很乾淨。
◎天然祖母綠的綠比轉起來,合成綠寶的顏色不太一樣,其次是天然祖母綠育大量的內含物特徵,合成綠寶很乾淨,較有經驗的人很容易分辨出來。
先識真後辨假



想玩寶石就要多下功夫,現在鑑定寶石講究「眼學」與「科學」並重,筆者還是建議要「先識真再辨假」,最好足以科學檢驗做基底,辨其真偽、等級後;再參酌眼學評其色澤、作工、設計、美感等綜合條件後決定。
到國際級拍賣會練功

1.用切爾西濾色鏡觀察,呈紅色者是祖母綠,呈綠色者則是其他天然寶石。祖母綠的折光率較低,沒有折光現象,而像綠色鑽石之類的寶石具有耀眼的金屬光澤。
2.用放大鏡觀察內部,天然祖母綠一般都有固體、液體、氣體三者混合在一起的包裹體,而人造的多為氣體或氣液相混的包裹體,常呈煙雲或羽狀。人造祖母綠的比重和折光率一般都偏低。

3.目前市場合成祖母綠、仿製品較多。天然祖母綠內部,一定包含著類似天然翡翠內部的棉絮狀物體,棉絮呈現不規則變化,在太陽光下會出現眾多細小裂紋。沒有棉絮與細小裂紋的晶體,多數是合成祖母綠。合成祖母綠的鑒定特點,是可以用儀器測定出來的,最好是認准有證書的寶石再買。
一位資深的寶石業者說:「天然與合成寶石的分辨,看多了,一看就懂…,天然的寶石一定瑕疵及裂紋;合成寶石比較完美…」,沒想到在科技儀器鑑定盛行的年代,業者還是守著最傳統實的功夫,用玉石天然瑕疵及裂紋,做為識真辨假方法,以後愈美的玉石要愈用心看,更期待本文讓您找到愛的寶石。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