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清代翡翠的崛起與發展

清代翡翠的崛起與發展

對於翡翠如何能在清中期以後能取代盛行五千多年的和田玉,一躍成為近代玉品所宗,為解多年來心中之惑,乃從其傳承史脈、審美觀點的演繹一一梳理,探究翡翠孕藏的文化之美。

五彩繽紛的翡翠
「翡翠」因色彩與鮮豔翡翠鳥相通而得名雄性翡翠鳥的羽毛呈紅色的翡鳥,紅色硬玉稱「翡」;雌性的翡翠鳥羽毛呈綠色,名翠鳥,綠色硬玉稱「」,兩者合稱為「翡翠」。從礦物學來看,「翡翠」是屬於硬玉礦物,以輝石類礦物為主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達到寶石級硬玉廣義上稱翡翠顏色有:白色紅色黑色綠色黃色紫色以白色泛綠種類最為常見,以翠綠色為貴綠色主要是以Cr(鉻)為致色元素

歐陽修筆下的翡翠
史考翡翠在宋代的即藏有實物,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在出知毫州時作的《歸田錄》載:「餘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聖俞以為碧玉。在穎川時以示僚屬,座有真宗朝老內臣鄧保吉者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雲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中,有翡翠盞一隻,所以識也。其後餘偶以金環於罌腹信手磨之,金屑紛紛而落,如研中磨墨,始知翡翠能屑金也

《歸田錄》是當事人耳聞或目睹之事物的札記,說明在宋朝緬甸翡翠已進入宮廷流傳於官宦文人之間,但尚未流行,僅在雲南雲南西部的永昌、騰沖等一帶有人佩戴翡翠,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明末。

徐霞客品翠生石
崇禎十二年(1639徐霞客在游歷雲南,在騰沖曾住在潘一桂先生家中,因為潘一桂走緬甸,家多緬貨,尤以碧玉稱奇,他兩塊「翠生石給徐霞客,1639年,《徐霞客遊記》這樣記載:
二十六日,崔、顧同碾玉者來,以翠生石畀之。二印池、一杯子,碾價一兩五錢。蓋工作之費,逾於買價矣。以石重不便於行,故強就之。此石乃潘生所送者。先一石白多而有翠點,而翠色鮮豔,逾於常石。人皆以翠少棄之,間搪檔上司取索,皆不之用。餘反喜其翠以白質而顯,故取之。潘謂此石無用,又取一純翠者送餘,以為妙品。餘反見其黯然無光也。今命工以白質者為二池,以純翠者為杯子。時囊中已無銀,以麗江銀杯一隻,重二倆餘,畀顧生易書刀三十柄,餘付花工碾石。是午、工攜酒肴酌於北樓,抵晚乃散。 」

文中所載之「翠生石」即現代的翡翠徐霞客筆下翠生石」有兩種,徐霞客和田玉審美觀來看喜歡白地翠點的質白者,「以其白質而顯」,但是雲南本地人潘生常年接觸翠生石,暸解翠玉之美則重純綠的翠玉,稱其為「妙品」,鄙視白質翠玉為「無用」,充分反應的是雲南人對翡翠的觀察後建構的審美觀。

清代成為時尚寶石
清乾隆以前,中國人知道翡翠的人不多,直到了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內府檔案上才記載雲南巡撫進貢緬甸生產的「永昌碧玉」。

這種情況到了乾隆年間才有了大轉變,乾隆對玉石情有獨鍾,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22-24年間平定邊疆之後,新疆每年有2000公斤貢玉運達京師,供造辦處及蘇、揚工坊製作玉器當時宮廷用玉和田玉主流。

在新疆玉路阻斷時,乾隆多方尋找玉石入替補實,翡翠就在這時侯進入了清代宮廷成為新玉料,宮中的玉作開始用翡翠製作器物。

在乾隆-嘉慶期間翡翠稱之為永昌碧玉、雲石、滇玉、永昌玉、雲南玉、雲產石、翡翠、雲玉、翠玉等名稱,不同名稱分別代表了雲南各類玉石的品種,後來統稱為:「翡翠雲玉」。「翡翠」稱綠色系翠玉;「雲玉單指白質者當時翡翠的審美觀,仍然以以和田玉的審美觀做標準白翠就當像白玉,綠翠當像碧玉,黃翡當像黃皮來看待

 乾隆愛玉成癖,在京師設置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設均有製玉工坊製作各種玉器宮廷玉器做工之精、器型之眾、使用之廣、數量之多,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宮廷裡的翡翠製品可以分為陳設、器皿、佩飾、冊寶、祭法、神像、文玩、用具、鑲嵌等9類,多數屬於陳設、器皿和佩飾這幾類。生活用品的製作上面,被做成朝珠、翎管、寶璽等類型,「乾隆工代表了我國玉石發展的最高成就。目前存世的帶年款的翡翠作品,最早就是乾隆時期的器物。

在清宮檔案中,所見翡翠之名始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三月二十七日《雜錄檔》,是地方顯吏為祝乾隆帝誕辰而送至圓明園的萬壽貢,其中有趙文璧所進翡翠瓶一件..等多筆檔案貢進翡翠並不是雲南的官員,多數來自經濟發達如天津、江蘇吳縣、江西九江等地。

在技法上,並引進了回教風格痕都斯坦玉器」的設計理念及技法,創作細薄精巧,幾乎是半透明瑩薄如紙,比之為蟬翅的作品翡翠的地位再墊高。

紀曉嵐看翡翠
紀昀,字曉嵐所撰的《閱微草堂筆記成書於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1789-1798年)書中卷十六中載: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以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蓋相距五六十年,物價不同已如此,況隔越數百年乎

反映了清乾隆晚期至嘉慶初京的翡翠在六十年間,價格己經上攀藍田乾黃超過羊脂白玉。

晚清宮廷愛翡翠
翡翠一直到晚清才全面盛行,到十九世紀初,翡翠己經成為時尚寶石晚清的內廷后妃們的扁方、簪、墜、戒、鐲等飾物都是用翡翠製作的

清宮檔案記載:宮中傳淮安關辦理「綠玉竹節式鐲子三對、綠玉雙喜字耳挖勺式小長簪一隻、綠玉雙喜字耳挖勺式長簪六隻、綠玉雙喜字鉗子二對」,這四種17件綠玉活計共用銀39994兩。

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所繪的慈禧畫的肖像中,慈禧手上戴的就是翠鐲當時內廷稱翡翠為綠玉」。慈禧太后熱愛翡翠憑藉權力頻向各海關、織造等衙門索取翡翠貢品。據《愛月軒筆記》載,慈禧太后飲茶用的是翡翠蓋碗兒,用膳使的是翡翠玉筷,髮髻上插的是翡翠髮簪,指間戴戒指全是翡翠其歿殉葬品中亦有大量翡翠,如膾炙人口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均為俏色翠雕。

自慈禧太后而下,內廷命婦皆佩戴翡翠玉釧、耳墜等飾品上行下效達官顯貴的帽子也點綴翡翠,以彰顯其地位士紳、貴婦、富商人人以擁有一塊翡翠而自豪翡翠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倍增。

用翠男女皆宜
現代翡翠多女士配帶為主,清代翡翠男女皆宜男人用的翡翠最大型、用料最多翡翠朝珠其次是官員的翎管,精巧的煙壺扳指

女人用的翡翠以手串與數珠數量最多清官后妃均是崇佛、信佛的,后宮殿堂內闢有許多佛堂,她們以念佛計算誦讀來度過寂寞消閒的宮廷生活。手串由十八粒珠貫串成,故稱十八子;數珠由一百零八粒珠貫串成,但也有不及或不止於此數者。

翡翠飾品則以髮簪、戒指、朝珠、鈿子、手鐲等為主另外還有翡翠煙嘴、器皿、龍鉤、擺件等飾件,及用翡翠及其他寶石製作的盆花和盆景,著名台北故宮的翠玉白菜,翡翠為青、白二色,象徵女子清白的貞操,而白菜上的紡織娘,象徵多子多孫。清代時,北京是翡翠加工、銷售的中心,有上千家的加工作坊,有上千家的珠寶店,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師傅都匯集在北京。

唐榮祚《玉說》
乾隆讓翡翠由石變玉,但文人收藏仍重和田玉而輕視翡翠,直到清光緒十五年(1889)鑑賞家、收藏家唐榮祚接受英國駐華使館醫生卜士禮代表倫敦博物院之邀請撰寫《玉說》一書,將翡翠自成​​一節,首開先河提出:「艷奪春波,嬌如滴翠,映水則澄鮮照澈,陳幾亦光怪陸離,是為翡翠之絕詣與和田玉不同的的美學標準後,由於評價頗詳,清代文人鑑賞家、收藏家才認識翡翠鑑賞新準則

書中將翡翠分五個分成寶貴翠、佳品翠、上乘翠、無足取之翠、庸常之翠等五級:一、寶貴翠1.綠色正碧;明艷晶瑩;2.不油不干;3.無斑無綹;4.體質蒼潤;5.色相沉著。二、佳品翠:1.白綠分明;2.色澤融潤;3.白如凝脂;4.綠如滴翠。三、上乘翠:1.質地純白;2.濃碧點染活潑、流麗,不散不暈;3.清徹無滓。是為俏綠,亦屬上乘。四、無足取之翠:1.綠色或淡而似暈,或濃而近黑;2.白色或污似香灰,或暗如爛石。皆無足取。五、庸常之翠:1.通體淡碧,初睹品若甚佳,細玩則顏色走散,漫無定踪,轉不能指其綠色之所在;2.或綠色內雜沉黑斑,或攙 屑,亦屬庸常之物。」

《玉說》反應晚清代翡翠的審美翡翠首重是要綠色,尤其是濃郁的綠,同時要綠得乾淨其次是白翠顆粒細綠色和白色分明的為佳。

水頭並不是審美的重要標準,但當時開採技術產量低,進入宮廷的翡翠中,以現在標準好的並不多,但至美翡翠至今令人十分驚艷溥儀皇帝翡翠朝珠項鍊為例

溥儀翡翠朝珠
這串溥儀皇帝家族翡翠朝珠項鍊一百多年前,由北京翡翠玉石商人鐵寶亭收購,將宮廷御製朝珠串改成兩串項鍊由三十顆翡翠玉珠串成,每顆直徑均在13.313.4毫米之間,煥發光彩耀眼的祖母綠色澤,晶瑩通透,雍容華貴;搭配之銀鍊扣正中鑲有一顆星光藍寶石,兩旁各伴一顆與朝珠色彩相若的梨形蛋麵翡翠。

鐵寶亭後來翡翠項鍊賣給糖業大王黃仲涵(1866-1924),在黃家承傳六十年後,再送另覓新主。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秋天的訪客 紫嘯鶇

秋天的訪客 紫嘯鶇

每年秋冬家裏的小花園就會有隻紫嘯鶇來造訪,停在水道上、盆裁上、銅雕上,高興的的時候就長叫幾聲,剛開始兩三年見生就飛走了,幾年人鳥和平相處下來,牠不怕生了,家人在小花園走動,就往高處跳,人一離開又回到牠的地盤,直到春天才飛走,而且每年都來造訪,因此一入秋全家都在猜-牠來了沒!

上星期牠來報到了看起來比去年更沈穩許多家裏多了份不經意的喜樂!

台灣紫嘯鶇(學名:Myiophoneus insularis,英文名 Taiwan Whistling Thrush,又叫琉璃鳥),鶲科嘯鶇屬的鳥類,為台灣特有種,屬於高山性鳥類,體型是台灣鶇科中最大者,雌雄羽色相同,全身為濃紫藍色,具有金屬光澤。

繁殖於中、低海拔山區,大抵棲息於溪流附近,尚稱普遍。繁殖期以外多單獨活動。通常出現於溪邊岩上,慢慢跳躍前進,無法飛行長距離,而善於滑翔飛行,棲止時有尾羽上下拍動的習性。

捕食水邊或水中昆蟲,亦好吃小魚蝦。營巢於岩壁隙縫、樹基窟窿處、橋墩基部,或隧道內壁,有時亦築於遊客頻繁出入的山間涼亭或賓館屋簷,以草莖、蘚苔為材。
本文圖像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享受淘寶與傳家的喜悅

享受淘寶與傳家的喜悅

成功的淘寶家
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遇上的奇人特別多,以民藝界收「破銅爛鐵」起家的祖師爺陳某為例,他是高雄市望族,對文物、寶石從小就多有認識,遠在1950年代,在台北,他就懂得把西裝換成卡其褲,踩著三輪車,到處收破銅爛鐵、龍銀、石頭(寶石) 、字紙、古瓷器等老東西。

戰後,物質短缺生活困難,吃得飽最重要,老東西能換點錢貼補家用也就賣了,尤其是剛改朝換代不久,日本留下的器物特別多;從內地撒到台灣時,沿途帶來的寶石、字畫、玉器特別多,他常用很低的價錢買到一堆寶,賣幾件「本」就回來了,後來索性開門授徒,讓徒弟到台灣各地去搜寶,而他也躍為古玩界一方之家,現在台灣老一輩收藏家,當年可都是他的客戶,這是「淘寶」最成功的案例。

北港媽祖最有名,但在1980年代民藝界到「北港欉仔」,在南部無人不知,他以收台灣民藝而聞名,在北港的倉庫兼住家近300全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明清、日據時代的古文物,每次陪老婆回北港休假,最喜歡邀岳父一起去「北港欉仔」家泡茶,他倆老朋友喝茶,我到處參觀不會的就問,看了不少稀有珍品他的是在人家拆老房子,準備把老傢俱、老東西丟掉,「你丟我撿」的買回來的其次是販仔腳到鄉下收購轉賣給他許多都是珍稀的文物但民情未開就只能當民藝買賣

「淘寶」在資訊封閉的年代、經濟低迷、還沒蔚為流行的時候機會最多。一旦資訊開放後,「淘寶」的機會愈來愈低。相對的許多當年己經「淘到寶」的人,現在面對是「寶貝如何傳家」的新問題。

做好傳家準備
人的生命有期限;文物、藝術品也是如此。許多收藏家省吃儉用,收藏了一屋子的寶,但擔心子女不喜歡後繼無人,在年紀一大就出清轉賣,到最後還是一場空;更常見是後人因為個人喜好不同,把父執輩的收藏當「垃圾」處理,重回淘寶市場,一位林口的朋友,就曾經買到這種垃圾,一卡車6000元,但搬家公司沒包裝東西十損九傷的老瓷器,最後十幾件完整的,古董商一件2萬買走,正慶幸自己賺一筆古董商送驗回來證明那批古瓷全是宋、元到代名瓷可見識貨多重要更突顯了有計畫傳承的重要性

力求件件是精品
不管您喜歡那一類收藏,都應及早體認「物多必累」的道理,居家空間一定會因為收藏品的增加,變得愈來愈小的事實,保持不求量多,但求件件是精品原則。至於什麼是精品,每個人定義不同,但至少擺在家裡要能增添風采,讓環境顯得更雅更有人文氣圍。

至於收藏數量多的時候要有「割捨」的膽勢與勇氣,民國八十七年我就面臨收藏路線的取捨花了一個月把收藏品重新定位不在未來收藏規劃內的物件全部打折賣給店家重新收藏朋友都說我瘋了!現在證明是對的因為我保持了居家品質,讓子女快樂的成長

讓家浸濡於美感中
收藏最原始的動機,源自人對美感與休閒的興趣,但美的休閒活動需要深厚的人文素養做基礎,硬要「教」也教不來。但運用收藏品美化居家生活,在生活器具上,讓生活充滿美感,居家佈置、吃飲、喝茶、增加電器設備,都能把「美」列為重點成為共同話題,收藏才有可能成為家的核心價值。

提供及時市場資訊
要靠收藏致富,用心經營和運氣一樣重要,在拍賞市場上有很多故事,吃螃蟹用的「明洪武釉裏紅大盤」;用來擋門的「乾隆青花半月壺」;清末太監偷出來的寶什麼故事都有;故事的關鍵都在描繪「不經意的驚喜

事實也證明「不經意的驚喜」最具有傳奇的渲染力,應善用它來傳遞文物的潛在價值,增加子女對文物收藏的意願。但作法要恰當,務必以專業知識做基礎,先求真,再求稀,並且每年買本【拍賣】圖錄做參考資訊,千萬別過於主觀,抱持著我說了就算,市場不來這一套。

建立收藏研究檔
「收藏」只是開始,「研究」才是收藏樂趣的核心。剛擁有「收藏」情緒最飽和,好奇心最重研究興頭最濃,許多人會沒日沒夜的查資料、做研究務必把收的物件弄懂但弄懂後的答案全放在腦子裏,沒留下任何相關研究檔案,但日子久了會忘記

有一天,孩子接手沒任何資料時又要重新來過,甚至沒能力去研究「珍貴的收藏被打為「垃圾」處理,長年擔任圖書館工作深知檔案管理的重要,建議您一定要建立收藏品的「數位」檔案,同時把市場相關資訊一併存起來,這個動作將來會嘉惠子孫。

得於天 順於命
不管玩石頭、民藝、紫砂壺、文物、字畫等都是如此,以龍泉溪梨皮石為例:從民國73年被發現,石友每天蜂湧而至,甚至每天去定時上班找石頭,早就被淘光了,誰會想到龍泉山寺的地基就石脈源頭,一天,心血來潮往新翻的地基走,就在挖土機的幫忙下,找到許多名石,工程結束了,梨皮石也沒了花再多的功夫也找不到因為全封存在水泥地板裏頭這種例子在收藏界常發生最後只能自潮的說沒福氣

「收藏」要有隔代的打算,第一代有機會要掌握時機多「淘寶」,並且享受擁有的滿足與識寶的樂趣,有時候這種機會真的是「天給的!」急著處理常常換來的是一場空

道理很簡單淘來的寶常常都是意外之喜這類意外之喜大家會認為是個人福報賣掉後福報就結束了,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在次聚會中語重心長的講了段話

他說:「大陸經濟好那幾年收藏界幾個風頭健的生意人拼命的到北京、上海開店也真的賺到錢想用賺來的錢回台灣補貨到大陸賣,但好東西就那幾件大家捨不得一輩子的收藏沒了又沾上酒色,到最後兩頭空,因此再三提醒:「有福氣要慢慢用的確這種錢來得容易去得更快所以要享受文物的藝術美或經濟所得端看個人選擇

這種例子在收藏界不勝枚舉,因收藏而致富的有人在,窮其一生投注收藏毀家的故事也時有所聞,得與失各有天命,凡事恰得其所最重要能在享受當下收藏的樂趣又做好了傳家準備免於憂患未來的藏家福氣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賞石藝術的發展與變遷

賞石藝術的與變遷

賞石是一門自然藝術,而且有其可尋的文化、歷史、藝術背景,近代賞石藝術在日本、台灣、韓國、中國及東南亞、歐美各國均十分盛行,但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的興起中國賞石產業的形成現代賞石己經從過去個人休閒活動,一躍成為一個品牌、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象徵

如果沒有將一個地區、國家對自己的賞石藝術明確定義並適切梳理其賞石文化發展背景,在國際交流中常會失去自我定位,因此特別整理文化中國、日本、台灣賞石中國奇石間的賞石文化發展背景,釐清近代台灣雅石與中國奇石兩者間的差異及發展脈絡,以溫故知新做為未來兩岸賞石文化論述基石

石藝術」定義
廣義的賞石藝術是指自然未經人工雕琢的石頭合於室內觀賞的原則下,透過玩石家的審美意識,運用由地球自然力雕塑而成的岩石、礦石、寶石,透其自然的造型、色澤、紋理、質感的變化,強調其山水、形象、抽象等美感特徵,賦予它生命的自然藝術。
在1980年代賞石藝術主要以岩石做定義基準但隨著花東石、戈壁玊及半寶石類的增多定義也應隨著時代的推移適切的擴充

以翡翠為例:過去用來加工成飾品為主,這幾年盛行賭石,自然石收藏風氣盛,把天然優質翡翠原石當做賞石藝術可不可以?當然是可以的,但只要絲絲的人為加工,就不能稱之為賞石藝術

狹意賞石藝術定義,更強調硬度要5度以上,因為硬度過低,造形不易保存,且常有人為修飾的情形發生。

以幾個實例來說明:常見的古生物化化,以常見的木化石為例,直接呈現自然美,可以放在室內欣賞的稱之為「雅石」,經過人為加工之後就叫「木化玉」。再以中國為例:傳統四大名石的靈辟石、太湖石、英石,自然未經任何人工雕琢,可以放在室內欣賞的就稱之為:「奇石」、「供石」;經過人為加工之後就叫「工藝石」。

其他礦石、寶石上只用遵守「賞石藝術」定義,都屬於自然藝術。但賞石藝術」並不是「自然就是美」,只要經得文化、美學、時間、市場等綜合考驗後的好作品,才能成為經典名石。

在「賞石藝術」風行的國家,會依其歷史文化傳承及審美觀點予以定義,以呈現其獨特的賞石觀,在中國將這類自然觀賞稱之為:「奇石」、「供石」、「巧石」。台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在其各國國內的展覽的標示上,則以產地名為石頭命名,以具體呈現各地的特點、特色、文化、環境與地貌。

自然石的種類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它的內部與外在環境,無時不刻處於不停的變化中,在地球不斷變化中,形成的岩石、礦石、寶石,再經由地球異常劇烈活動如:地震、火山暴發、洪災等等,裸露在地表上,經千百萬年來沙割水磨、風霜雨水的雕塑,呈現了豐富的形、質、色的變化,人類從事自然石欣賞歷史久遠,各國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本文以廣義賞石藝術定義之,再分敘其細節內涵。

石頭是構成地球的基本物質,依據它的成因、構造和化學成分分類,主要分為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沉積岩主要分佈在大陸地表,約佔陸殼面積的75%。

距地表越深,則火成岩和變質岩越多。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者間彼此都有一定的關係,當時間和地質條件發生改變以後,任何一類岩石都可以變為另外一類的岩石。自然界中各類岩石互相轉變的現象,稱為岩石循環。

岩石 礦石 寶石
石頭在依其組成方式、組成元素、內部構造、化學、物理性質等特徵分為岩石、礦石、寶石三類:
岩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隨機組合而成,自然不會表現出特定的化學性質。

礦物:指的是由各種不同元素組成,內部構造有其固定的化學、物理性質的物質。目前現在地球上的礦物超過4400,礦物常包藏在岩石之中,想要找到美麗的礦物,就必需開挖岩石才能獲得。

寶石:礦物具有一定的原子組成和排列方式,堅硬耐久,摩斯硬度在六以上,化 學穩定性高,而且顏色艷麗、透明無瑕、光澤燦爛,並且有變彩、變色、星光貓眼等光學效,應用最廣的約20-30種。商業上又將寶石為寶石和半寶石其餘的稱精緻寶石。

賞石文化的變遷
文化中國至今仍被奉為賞石文化的源頭,主要在賞石藝術中國文化裏一脈相承,上溯舊石器時代,延繽新石器時代的玉石文化,至夏、商、周乃至漢、春秋、戰國時代的玉文化中,對玉石頭的祟敬及熱愛。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石之美者謂之玉」一句道盡中國賞石文化的特質

及至唐宋以來的文人雅士更把石頭的文房雅玩欣賞玩後,賞石藝術」才逐漸從玉石文化、庭院陳設用石中獨立出來,以呈現“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哲學及藝術興味,把天地之美縮聚於一石之間,寄託人生的喜樂悲傷自得其樂,又得而蘇東坡、米元章的點評後,才身價飛漲,成為世人效仿的顯學,成為以文化中國為尊的賞石文化。

弱水三千 各取一瓢飲
近代各國的「賞石藝術」的崛起,在哲學思想上仍以文化中國為尊,但形式與內涵上,加入了濃厚的國家文化特質,以日本為例:在南宋時期中國禪僧就將賞石文化帶入日本,在十三世紀就盛行於皇室和貴族之間,及至十七至十八世紀更廣受文人雅士所喜愛,日本對中國靈辟石、太湖石、黃臘石等古石視為珍貴古董文物典藏。
1923年(大正12年)91日的東京大地震。這次地震摧毀東京及整個關東地區廣泛遭到破壞,連鎌倉高德院93公噸重的阿彌陀佛青銅塑像震移滑動約兩英尺。東京大地震中,許多強調飛動感,傳統上大下小「中國古石」在地震中毀損,在痛定思痛後,以日本文化為主體,重新定義近代日本「水石」。

「水石」一詞是在明治後期到時大正時期,才被廣泛應用並象徵賞石文化特色。日本水石學者村田圭司:對水石」的定義是:「主要在室內被觀賞的一塊石頭而使聯想各種各樣的自然美且使心靈在山水風物詩之世界遊賞的東西」,指向的美是聯想山水景狀而且尤其尊重閒寂的美。把樸素的石頭長年月養育而成為沈靜地色與肌,水盆也把古色地東西留意著使用,在清靜地環境裡觀賞山水的枯淡美,是水石也。

近代日本水石的盛行,1964年在東京奧運期間,日本將「水石」及「盆栽」劉為文化特色,配合奧運舉辦各類展覽活動,將日本「水石」行銷至國際舞臺,成功的吸引歐美各國及台灣、韓國的重視。同時也帶動國內1963 年至 1977 年的賞石熱潮日本「水石」崛起也取代了尚處在紛亂中國「奇石」,成為「賞石藝術」的代名詞。

臺灣雅石的興起
台灣雅石品賞始見於明朝《台灣文獻》十九卷十期「紀澎湖文石」所載:「在明朝時代,僅在宮廷中專為諸侯所愛玩,至清初更珍焉,猶以散布民間為惜,乃由官憲親自採掘以寶藏也」清乾隆十二年(1747)撰的《續修台灣府志》卷十七<金石篇>更記錄時人用奇石培植山水盆栽,顯示台灣雅石根源中華民族的愛石文化

但清光緒21年(1895年)馬關條約把中國與台灣分隔,日本在領台五十年間正值「樹石」藝術盛行的影響,受其影響在士紳中,多有種盆栽、玩賞石頭的風氣。民國34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又回歸中華民國的懷抱

1966年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一場以「破四舊」的名義大肆砸毀文物,破壞古蹟,焚燒書籍、字畫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間19677月,蔣介石倡導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並親自擔任總會長,全力推動傳統文化復興對應時局變化。民國58(1969)成立的「中華民國樹石協會」,又彙集了外省級的化界的精英,/與台灣樹石界人士共襄盛舉,對光復後重建台灣樹石文化,以及與中華文化再融合貢獻十分深遠。

民國70年代雅石風氣的興起,是由71(1982)「盤古奇石博物館」開幕點火,讓人們全面觀注到台灣石頭之美,時值戒嚴期間,結社組織非常困難,但石友間的聯誼日益頻繁時台北石友在對「台灣石文化的定位」慎重討論後,為區隔定義不清的「奇石」,決議以「雅石」做為台灣賞石藝術的象徵


中國奇石
78年以後台灣各類專書及展覽專輯發行者眾,時臺灣雅石社團林立,人氣鼎盛雅石展也由地方社團展擴展的國際展,雅石界一片欣欣向榮。台灣石商開始遠赴印尼、大陸柳州深入新疆等地進口素材,以滿足台灣市場需要,時值大陸開放之初,台商的資金投入點燃了大陸沈寂百年的賞石熱情,使賞石藝術成為臺海兩岸最熱門的項目之一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