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雕刻與表面處理(五)
錘鍱製作金唐卡 (局部)
數美兼備
瞭解金銅佛時代風格,鑄造工法及金工雕刻技法,及金屬表面處理方式,是鑑別古金銅佛及現代優質金銅佛的關鍵。品相絕美的金銅佛像,需要造像面型端莊俊秀、造型比例精準,具有時代藝術特色;材料考究,銅質精密,鑄造精湛;雕刻嫻熟、裝飾繁縟;蓮座工整大氣、鎏金亮麗悅目,整體氣韻或有皇家風範、寺廟特色者方上乘之作。
金銅佛用料
金工雕刻

表面處理是指金屬雕刻完成後,表面的防銹及美化處理,傳統鎏金、鎏銀為主。現代以「電鍍」為主,電鍍材料多樣化,使用範圍更寬,但也出現了沒有「金」成份的「金色銅佛」。以金銅佛為例:在完成佛像初坯鑄造後,細部的金工雕刻,及表面處理即成為重點,現將這些工藝作一簡單介紹。
鏨刻、鏨花

錘鍱製作金唐卡 (局部)
錘鍱製作銅鎏金
錘鍱 (ㄧㄝˋ)
錘鍱工藝是應用金屬延展特性,用錘敲打方式金、銀塊,讓金屬延伸展開呈片狀,再按照需求製做成各種器形和紋飾模型,然後把薄片鋪放在模型上錘打而成的工藝叫「錘鍱」,是金細工藝的基本技法之一,工藝家喜愛在不同的金屬製作錘鍱,應用色澤差異為器物增添豐富色相變化。錘鍱佛也是用金屬板在模型錘擊出,製成似浮雕之佛像。西藏目前保持的古法,只要有圖樣、圖本工匠不用模具,就能打造出來,因此成為西藏建廟、造大佛的重要技術,另外許多裝飾門扉銅雕或光背之小型佛像也都使用技術來製作。
鑲嵌
掐絲
掐絲是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墨樣花紋的曲屈轉折,掐成圖案,粘焊在器物上,謂之掐絲。
這項工藝在寶石、金銀飾品、琺瑯器均有運用,掐絲工藝需要長期耐心磨練的,技藝巧妙全憑操作者的一雙巧手,才能掐飾出妙趣橫生、神韻生動的作品。
這項工藝在寶石、金銀飾品、琺瑯器均有運用,掐絲工藝需要長期耐心磨練的,技藝巧妙全憑操作者的一雙巧手,才能掐飾出妙趣橫生、神韻生動的作品。
炸珠 吹珠
累絲
立體的累絲作品製作最難,先把炭研成細末,用白芨草泡製的粘液調和作為塑料,塑成所要製作的物象,再在上面進行累絲,用焊藥焊連,之後置於火中把裡面的炭模燒毀,即成立體中空剔透玲瓏的精美藝術品。
錯金銀

金銅佛表面處理
鎏金
要鎏金的器物,表面要磨細拋光到平整光潔,最好還要用椴木磨碳磨細膩,表面越光細鎏金的效果越好。一件鎏金需要重復進行,所以有一層金至九層金之分,金子的成份以赤金為貴,青金(K金)次之。
鎏金工藝流程大體分5個步驟:
鎏金工藝流程大體分5個步驟:
2.將黃金碎片放入水銀之中,加熱熔解,成濃稠的黃金和水銀的混合物-金泥。
3.用“金棍”沾起金泥,再沾70%的濃硝酸(古時以鹽、礬等量混合液代替),將其塗在銅器上;用細漆刷沾稀硝酸把金泥刷勻。
4.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扁形鐵絲籠內,再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烘烤,讓水銀蒸發,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4.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扁形鐵絲籠內,再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烘烤,讓水銀蒸發,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是用膠漆之類的粘合劑將金片貼於器物需飾部位,或利用器表的凹凸面將金片緊貼於器表。
現代金屬雕刻的表面處理-電鍍
電鍍是現代表面處理技術,既可以保護首飾金屬表面抗腐蝕的作用,又能美化金屬表面,電鍍材料有:金、玫瑰金、銀、銠、鈦、鎳等幾種及其他現代開發金屬合金材料。
電鍍的基體材料除銅、鐵、鋼和不銹鋼外,還有非鐵金屬,或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都可以電鍍,但塑料電鍍前,必須經過特殊的活化和敏化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