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銅佛藝 古今皆美(七)
這系列分享原訂為「金銅佛製作工藝探討」,前兩篇都同之一、之二標示,後來發現在這樣的標題不容易搜尋,才改成現在的編輯方式,因此不管您從那篇文章看起,建議您不妨回頭從第一篇看起,您會發現許多驚喜,不但脈絡清晰,用同樣的方式進入各項主題探討都很快,這七篇只是基礎理論,接下來就屬於實務探討。
從宗教美學入門
接觸金銅佛造像與文物是很一個特殊機緣,1980年代,臺灣經濟崛起,股市一片欣欣向榮,拜財神成了全民運動。當時密宗在臺灣剛開枝散葉,在藝文的朋友引紹下,開始接觸金銅佛。
會跳舞的佛像
各種傳聞、故事滿天飛,來源有尼泊爾來的、泰國的、緬甸、西藏等地,只要用心找對門就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佛像,但因為口袋不深只能欣賞而己,後來只要有相關展覽每場必看,在國父紀念館「慈悲與知慧」展後,才積極投入金銅佛的探討,但至今我仍保持喜歡金銅佛的初衷,用宗教美學欣賞金銅佛,對金銅佛素養自忖是有信心的,只是口袋淺就低調些。
媽祖打開的門

2008年適逢兩孩子都面臨大考,友朋間聯誼的也刻意減少,直到2009年5月,因為一尊佛像背光待修,在一次翻閱金銅佛專書時,掉出一張明片,一看是賴威佑的明片,明片上載明擅長於「金工」,心想難道菩薩想請他維護,於是再上白雞山莊,才得以一窺珊瑚媽祖製作過程,又得賴威佑誠摯的分享,並觀摩他塑與雕的技法,才把知識與實作技術連結起來,對金銅佛的欣賞更深入,隔了四年才整理出系列分享的文章,每篇文稿都需要上網、看書查證,一篇約需要一星期才能整理出來,這篇稿子完成後,這金銅佛系列的引導文就告一段落,接下來就足單品分享,圖文會用更精實方式呈現。
佛緣最重要
在金銅佛成為拍賣場上熱門商品,以前研究金銅佛歷史、宗教哲學、造像美學等宗教人文的觀美變少了,話題總繞在價格、價值、真品、贗品、仿品鑑定話題上轉,用拍賣公司的價值和觀點來詮釋金銅佛,好像非我族類的造像,都一無可取。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宗教上,金銅佛沒有真品、贗品、仿品之分,佛像和唐卡創作目的在於傳播佛教經典,便於修習入門及凝聚信仰的擎誠,因此面對金銅佛緣份最重要。因此在「金銅佛藝」系列,才會反其道而行,從「古印度佛教造像源考」談起,談到「錘鍱工藝與沙範脫蠟鑄造」,以「巧藝賦神 珊瑚媽祖」討論現代最經典的金銅造像,這些資訊的取得不難,同時在部落格有限的版面,也沒辦法深入探究其細節,同樣題材連連寫這麼多篇,希望提醒大家面對藝術及金銅佛,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去探索,路走寬了膽子才會壯,臺灣話說:「一理通萬里徹」,基本功紮實了,入門就沒難事,自然不同隨風起舞,陷入人云亦云的迷失,做個沒論述能力的欣賞者。

看似大哉問,但在佛像領域這是最常碰上的情境,想求求不到,機緣到了,在最不經意的地方您都會遇上夢寐己久的好佛像!
品高藝精皆美
但細究金銅佛的工藝傳承,會發現到現在尼泊爾及西藏,有許多佛像製作工坊都還保留幾百年前,家族延續下來的「模具」,而且用古傳工法在製作金銅佛,這類工作坊所造的金銅佛,至今仍保有古風,用合理的價格就可以買到,每個人依自已的經濟能力,決定自己的喜愛,這就是自由市場,最忌諱的是以現代製作的金銅佛,以古金銅佛的價格賣出賺取暴利;但也不要澎脹古銅佛的價格,更不要全盤否定現代金銅佛的價值,因為每個人欣賞、請供、收藏金銅佛的動機、目的不同,隨喜安都值得尊重。
金銅佛藝分享 本系列結語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