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品瓷論藝 古今兼融

品瓷論藝 古今兼融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中國的英文「China」是來自瓷器「china」,說明了瓷器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

多元瓷貌
瓷器的特色在不透水又耐磨,因此生活中的餐飲器皿多使用瓷器,特殊瓷器更的居家佈置重點,古代留存的精美的古瓷,更被視古董收藏,成為古玩市場的寵兒,在市場的引導下,相關的出土瓷、沈船瓷、仿古瓷、藝品瓷.. 紛紛出籠,就玉石、翡翠、紅珊瑚一樣,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古物今用
收藏古物有時候樂趣在「古物今用」,呈現古典的風情;或是用來陳設居家生活,讓家裹色彩、質感更豐富而已,但有了「價格」、「價值」觀念後,很多事情就變成

2010年內地一位朋友來訪,看我用一只龍泉碗放茶點,驚訝得連說:「你真捨得用!」細問下,才知道那北宋龍泉在大陸己很稀有價格就是貴,但到現在我還是用來放茶點,因為它原來的功能,就是用來吃飯、喝水、放食物到現在都沒變,新舊、年代沒有太大的差別。

古典現代皆美

◎台華窯陶藝研習中心,鄭善禧、戚維義、洪仲毅、白豐中等藝術家創作的基地。

愛瓷器的人很多,瓷器被生產的目的、方法也不同,千萬不要以頂尖「拍賣」做標的;也不要盡聽名收藏家在「藝術投資」號角下的鼓吹,盡以古代名瓷做標的,市場的鐵律是東西賣出去才算數。

「品瓷論藝」主張,不要用單一標準評估瓷器,品玩瓷器貴在善用其形、質、色、圖案與造形來美化家居生活,其次是用合理的價格,買到自己喜愛瓷藝品,並且用平常心看待古瓷、現代瓷,在審美過程中,古瓷的美感與現代瓷是各有特色的,無法相互比較的,如何品賞過程找到玩賞樂趣最重要。

◎法藍瓷(Franz2001年創立,器型融合東西方文化以及結合浮雕的獨特性。

如果您現在坐擁有古代名瓷,恭喜您,但您必需有個認知,縱然您擁有的名瓷和蘇富比、佳士得年代、品相都一樣到位,但在市場潛規影響下,名瓷的價格差異是很大的,同樣的父母所生,命運卻大不相同,懷抱市場虛幻的價值,不如享受當下坐擁珍寶的喜悅。

清 多穆壺考
從古到今「瓷器」的製作工藝、造形、釉色、藝術特色一直在演進中,也和其他器物互相交融,例如唐代瓷器就仿自金銀器,清代「多穆壺」取意於藏族打奶茶的桶子,但一個用在生活上;一個用在祭典上,而且材質、樣式也有了改變,呈現的文化藝術內涵就差很多。

多穆壺,在藏語原意為盛酥油的桶,亦有用作盛載奶及酒,是蒙、藏民族的盛器,早期的多穆壺是以木或乾金屬等材料製成,再用皮帶或金屬帶箍起來釘牢,直至十八世紀仍然如此。但明朝時似乎不大流行這種形如直筒的多穆壺,倒流行僧帽壺。

乾隆帝尊崇藏傳佛教,對此宗教非常虔誠,並請三世章嘉胡土克教授他梵文和藏文。1745年,乾隆下令將其出生地雍和宮改為喇嘛寺,次年仿西藏桑耶寺于承德建普寧寺,其後又仿拉薩布達拉宮于承德建普陀宗乘廟。1780年,五世班禪遠道東來做法事及祝賀乾隆七十大壽,乾隆命人仿西藏紮什倫布寺,在承德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其居停。

乾隆又在紫禁城內仿西藏托林寺壇城殿築雨花閣,具濃郁藏式佛教建築風格。大量的寺廟和法事當然要有大量精美的法器和擺設配合,宮中作坊因此生產了大量瓷制及其他物料的多穆壺這類器物,同時亦供清帝賜贈高僧之用,由於金屬較堅實,存世清宮珍寶中的多穆壺以金屬居多,瓷制很稀有。

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花卉龍把多穆壺

多穆壺及至清康熙時期,又再流行起來,有金屬制亦有瓷制,存世的乾隆金屬及金屬胎掐絲填琺瑯多穆壺為數不少。但瓷制的例子十分罕有,然而,乾隆朝的多穆壺與康熙朝的製品明顯有別。瓷制多穆壺後者大多以琺瑯作裝飾,乾隆瓷製品有龍形把手,部份把手設計極複雜,這件粉彩多穆壺是其中一例。

相近例子,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9年出版的《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第218頁。香港兩木出版社,1989年出版《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第422頁,亦有一件仿木多穆壺,壺身箍飾鎏金,仿最早期多穆壺的型制,兩個例子僧帽狀圍邊都有相近的紋飾;雖然同樣有鳳形流,但造型各異。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出版《琺瑯彩、粉彩》第114頁,載北京故宮藏有一件乾隆粉彩多穆壺,與前述臺北故宮的例子、北京故宮的仿木壺相比,都較簡單,只塑有龍頭紋,粉多穆壺見證了乾隆帝對藏傳佛教的虔誠及制瓷器匠人的精湛工藝。
聲明/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