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金工雕刻與表面處理(五)

金工雕刻與表面處理()


在各式各樣的金屬製品中,「鑄金」、「鍛金」、「雕金」是最主要的技法。「鑄金」是將加熱熔化的金屬,倒入以蠟或沙或其他材料模型的成型技法。「鍛金」是藉由錘鍱敲打金屬板做出形狀的方法。「雕金」是金屬的表面雕刻花紋或是鑲上其他金屬的裝飾的技法,這類技術也廣泛的運用在其他工藝領域。


錘鍱製作金唐卡 (局部)

數美兼備
瞭解金銅佛時代風格,鑄造工法及金工雕刻技法,及金屬表面處理方式,是鑑別古金銅佛及現代優質金銅佛的關鍵。品相絕美的金銅佛像,需要造像面型端莊俊秀、造型比例精準具有時代藝術特色材料考究,銅質精密,鑄造精湛雕刻嫻熟、裝飾繁縟蓮座工整大氣鎏金亮麗悅目,整體氣韻或有皇家風範、寺廟特色者方上乘之作

金銅佛用料
清朝對藏傳金銅佛造像分類,是以材質、產地和風格為主。在材質自然以純金為珍貴、銀次之。但藏傳佛教造像主要是紅銅、黃銅、青銅銅合金為主,清朝以地區取名細分為:梵銅琍瑪、梵銅舊琍瑪、紅琍瑪、桑唐琍瑪、紮什琍瑪、紫金琍瑪等十六種, “琍瑪”是指銅合金,“紅琍瑪”主要成分是紅銅,“黃琍瑪”主要成分是黃銅,其中加入了金、銀、寶石等微量元素的紫金琍瑪最珍貴,其銅質瑩潤,色古樸沉穩。

金工雕刻
運用打鍛、錘鍱等技術打造青銅器、鐵器、金銀器等,遠在西元前15世紀商周時期就十分成熟金銀器工藝就是從青銅工藝演繹出來的,以範鑄爲主,金工打鍛爲輔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的金工技術,從有熔煉、範鑄、錘鍱、焊接、鎏金、鏨花、掐絲、鑲嵌、炸珠等技術,目前仍普遍運用在金、銀、銅、鐵、其他合金等類金屬加工上,現在統稱「金屬工藝」。

現代金屬工藝將鏨花、掐絲、鑲嵌等技術,廣泛的運用在各類金屬裝飾上,讓金屬雕塑跨入多媒材運用的時代,創造出更獨特的現代金銅佛之美。

表面處理是指金屬雕刻完成後,表面的防銹及美化處理,傳統鎏金鎏銀為主。現代以「電鍍」為主,電鍍材料多樣化,使用範圍更寬,但也出現了沒有「金」成份的「金色銅佛」。以金銅佛為例在完成佛像初坯鑄造後,細部的金工雕刻,及表面處理即成為重點,現將這些工藝作一簡單介紹。

鏨刻、鏨花
是運用小錘在金屬表面擊鏨,使鏨痕形成各種不同的紋理,達到裝飾器物的目的,稱之為「鏨刻」或「鏨花」,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戰國,此後歷朝各代均沿用。金屬材料也會影響工藝精細度,以金與銀的作工最細。

錘鍱製作金唐卡 (局部)
錘鍱製作銅鎏金
錘鍱 (ㄧㄝˋ)
錘鍱工藝是應用金屬延展特性,用錘敲打方式金、銀塊,讓金屬延伸展開呈片狀,再按照需求製做成各種器形和紋飾模型,然後把薄片鋪放在模型上錘打而成的工藝叫「錘鍱」是金細工藝的基本技法之一,工藝家喜愛在不同的金屬製作錘鍱,應用色澤差異為器物增添豐富色相變化。錘鍱佛也是用金屬板在模型錘擊出,製成似浮雕之佛像。西藏目前保持的古法,只要有圖樣、圖本工匠不用模具,就能打造出來,因此成為西藏建廟、造大佛的重要技術,另外許多裝飾門扉銅雕或光背之小型佛像也都使用技術來製作。

鑲嵌
「鑲嵌」是在金屬雕件先鑄成陰刻紋飾,然後依照紋飾的規格,使用寶石或對比金屬裁割成各種合適的的形狀,再用樹膠或漆或以桐油當作黏劑,黏在器表的陰刻紋飾上後再以錯石加以打磨使之平滑。明清以後鑲嵌廣泛的運用在各種工藝品上,使材料鑲嵌工藝更色彩斑斕。

掐絲
掐絲是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墨樣花紋的曲屈轉折,掐成圖案,粘焊在器物上,謂之掐絲。

這項工藝在寶石、金銀飾品琺瑯器均有運用,掐絲工藝需要長期耐心磨練的技藝巧妙全憑操作者的一雙巧手,才能掐飾出妙趣橫生、神韻生動的作品

炸珠 吹珠
炸珠是先將黃金熔化成液體狀,然後通過孔徑相同的過濾網,將金液滴入冷水中,使之冷卻凝結成直徑相同的小金珠,再將小金珠密集地焊接在器物表面,形成所需要的各種圖案。炸珠常常和掐絲編織鑲嵌一同使用。

累絲
為金屬工藝中最精巧者它是將金銀拉成絲,然後將其編成辮股或各種網狀組織,再焊接於器物之上,謂之「累絲」。

立體的累絲作品製作最難,先把炭研成細末,用白芨草泡製的粘液調和作為塑料,塑成所要製作的物象,再在上面進行累絲,用焊藥焊連,之後置於火中把裡面的炭模燒毀,即成立體中空剔透玲瓏的精美藝術品。

錯金銀
亦稱金銀錯。先在青銅器表面鑄成凹槽圖案,然後在凹槽內嵌入金銀絲、片,再用錯石(即磨石)錯平磨光,利用兩種金屬的不同光澤顯現花紋,謂之錯金銀。中國的鑲嵌工藝有著悠久的傳統,在殷墟中,就曾發現過嵌著綠松石的骨器和銅器,到了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出現,使在青銅器上刻劃精細的花紋成為可能。

金銅佛表面處理

鎏金
鎏金工藝技術,在戰國中期已發明,但尚未發現有文字記載。唐代稱鍍金。《唐六典》中稱金有十四種,即銷金、拍金、鍍金、披金……另見《唐摭言‧矛盾》:「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鎏金一詞出現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見宋‧丁度等人修定的《集韻》中載:「美金謂之鎏」。

要鎏金的器物,表面要磨細拋光到平整光潔最好還要用椴木磨碳磨細膩,表面越光細鎏金的效果越好。一件鎏金需要重復進行,所以有一層金至九層金之分,金子的成份以赤金為貴,青金(K)次之


鎏金工藝流程大體分5個步驟:
1.做“金棍”,將銅棍前端錘扁,略翹起。打磨光滑,沾滿水銀,晾乾。
2.將黃金碎片放入水銀之中,加熱熔解,成濃稠的黃金和水銀的混合物-金泥。
3.用“金棍”沾起金泥,再沾70%的濃硝酸(古時以鹽、礬等量混合液代替),將其塗在銅器上;用細漆刷沾稀硝酸把金泥刷勻。
4.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扁形鐵絲籠內,再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烘烤,讓水銀蒸發,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5.用瑪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壓子,在鍍金面上反復磨壓,以使鍍金光亮耐久。


包金
是在銅器或其他器物的表面包上一層薄金片,起保護和裝飾器物之用,一般是對小件器物進行此工藝。



貼金

是用膠漆之類的粘合劑將金片貼於器物需飾部位,或利用器表的凹凸面將金片緊貼於器表。



現代金屬雕刻的表面處理-電鍍
電鍍(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達到防止腐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電鍍是現代表面處理技術,既可以保護首飾金屬表面抗腐蝕的作用,又能美化金屬表面,電鍍材料有:金、玫瑰金、銀、銠、鈦、鎳等幾種及其他現代開發金屬合金材料。

電鍍的基體材料除銅、鐵、鋼和不銹鋼外,還有非鐵金屬,或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都可以電鍍,但塑料電鍍前,必須經過特殊的活化和敏化處理。

金色的銅佛

最特別的是「亞金」亞金pseudo gold,一種仿金合金。以銅、鉛、鋅、鎳、錫等為主要材料。

亞金在色澤上看起來非常像黃金,但卻沒有任何「金」的成份,雖然抗腐蝕性能略低於黃金,但卻是目前常用的仿金材料,許多現代量產製作的銅佛,表面處理「金」光閃閃,但實際材料是亞金,所以不能叫「金銅佛」。

東方江蘇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青銅材料,1997年建成。大佛所在位置係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