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嚐鮮味陳 甘田皆宜

嚐鮮味陳 甘田皆宜


最近喝了二款2013年春天剛做好的普洱古樹茶,口感卻迵然不同,一款是苦澀味留在喉間久久揮之不去。事隔三天,又試喝老甘田新茶,除了有其特有的甘甜味,更飄著一股香氣,聞起來挺舒服的!同樣是「古樹茶」一款苦澀鎖喉;一款甘甜是順口,入口回甘,差別這麼大,問題到底出來那?我們一起來找答案!

以甘潤為上 苦澀為下
明張源在:《張伯淵茶錄》就提到「…香茶有真香,有蘭香,有清香,有純香。表裏如一純香,不生不熟日清香,火候均停日蘭香,雨前神具日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問香、此皆不正之氣。…味味以甘潤為上,苦澀為下。

至於什麼才是:「真香 蘭香 清香 純香」;什麼是:「甘潤」「苦澀」,人的味覺經驗是非常容易驗別的。但只有聞過「真香 蘭香 清香 純香」,才能啟動「對比」的經驗,用來分辨所謂的:「含香、漏香、浮香、問香」等「不正之氣」

找茶去
在文物、翡翠、瓷器、藝術的玩賞收藏上,「先識真 後辨假」是基本功,在品茶上道理應該也一樣,喝好茶久聞真香、甘潤茶湯,再接觸「不正之氣」及苦澀茶味時,喉嚨會自主神經會本能性予以拒絕,因此品茶入門寧可喝得好,可以減少模索時間,讓我們辨別茶樹開始。好茶來自好的茶樹,雲南因為地理環境特別,是普洱茶的原生地,又經千百年的人工栽培演化,普洱茶樹的類型豐富,以種植方式來分可分為:

野生古茶樹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樹,主要產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 等地,在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陵水..等地,海拔1200-1400公尺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等國均有分佈。

雲南證明茶樹原產地在中國。一般樹幹50cm、樹圍160cm、樹高15m以上、樹齡千年以上,極其稀有。葉大、粗壯、葉脈鼓出,葉緣鋸齒深,葉脈9~16對之間,與現代茶園栽種的大葉種葉脈(6-9對之間)完全不同。

持嫩度高,一芽兩葉,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樹茶的三倍重。所製曬青綠茶,湯色綠黃,香氣清爽,略帶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與栽培型茶樹香氣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膠豐富,幾乎無苦澀味,滿口潤甜,回甘極其綿長持久。因其產量稀少,價格非常昂貴。

野放大茶樹
栽培型茶樹較為密集、較有規律種植。目前較老的古茶樹區以景邁、困鹿、南糯、版納的古六大茶山等茶區較為出名,思茅中北部地區的鎮沅、景東、景谷,臨滄中南部雙江勐庫、永德等地陸續也發現古茶區。

雲南大部茶區的灌木茶,品種均為喬木型的大葉種茶樹,經人工培植才成灌木茶樹,主幹不明顯分枝較低,沒有明顯樹冠,茶樹株體不高茶樹。滇南茶區的少數民族茶農,把樹高5m以上,難以採摘的栽培型古茶樹叫做大茶樹,大茶樹一般都是該茶園樹齡最老的幾棵或是最大的茶樹王。大茶樹樹幹在30~50cm間,樹圍100~160cm,樹高5~15m左右,樹齡多在500~1000年之間。

這類茶樹都清朝以前種植留存到現在,習慣上稱為「古茶園茶」、「古樹茶」、「大樹茶」。大茶樹樹齡越大,生態環境越好,口感就越協調,口感就越溫潤,這類老樹茶病蟲害少,不需用藥防治,也不進行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是道地天然有機茶

原生態古茶樹
樹幹10~35cm,樹圍35~110cm,樹高3~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地表植物未被除去,茶園生態良好樹齡大,茶樹未見衰老跡象。所製曬青綠茶,芽葉粗壯,口感甜潤,微苦微澀,苦澀感在口腔內停留時間很短,隨之回甘強勁。

生態古茶樹
樹幹在10~25cm,樹圍35~80cm,樹高2.5~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因採摘頻繁,很多生態古茶樹有衰老跡象。所製曬青綠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在9~16對之間,口感甜潤,弱苦弱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短,與樹齡更大的原生態古樹茶較難區分。

民國老茶樹
種植於1912-1949民國年間,時間還不到百年,所製曬青綠茶,芽葉較為粗壯,口感甜潤,有點苦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不長,與古樹茶有些難於區分。

小茶樹
1949-1976年間種植的茶樹,樹齡35~60年之間,多數植株樹高80~120cm,每畝約1500~2000株。所製曬青綠茶,芽葉不甚粗壯,苦澀在口腔內停留時間長,口感的協調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樹茶要差。

台地茶樹
1976年以後,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樹,目前以勐海大葉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號、云抗14號、雲選9號、雲瑰、矮豐等為主要普洱茶種。

1986年開種的新多數植株樹高60~90cm,每畝約2000~3000株。地茶採人工施肥,氣候等給予的養份好,葉子也很肥大,所製曬青綠茶,由於施用化肥和密植,產量大,生長周期快,強苦強澀,苦澀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

普洱茶的口感
茶葉苦味物質嫩葉含量比老葉高,尤其是芽以下的第一、二葉的茶多酚、咖啡鹼等含量最高,依次減少。茶葉的澀味物質,主要來自有茶多酚類、醛、鐵等物質,以兒茶素類含量影響最大。苦和澀本來就是茶葉特有的味道,但苦能化甜,澀要化甘,層次要多變,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澀普遍的存普洱茶中

但優質的普洱茶會有入口苦 入喉甘的感覺,淡淡的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茶的苦澀味很快消退轉成甜味;但收斂性較弱的茶,苦、澀味則消退的慢,或直接就不會退去,因此回甘、回甜快是普洱茶品茗者所夢寐以求至於太苦太澀普洱茶喝在嘴裡不能化解開來,就是茶本身原料的問題了

2004,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對老樹茶與台地茶的品質研究,結論發現香氣方面:老樹純正持久台地清香甜爽,滋味方面:老樹濃厚濃強,台地濃強欠協調性生津感強。

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於口腔、喉頭,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台地茶的後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較偏苦澀,但營養成份是一樣的,在礦物元素檢測上含量上,台地茶高老樹茶。也就是說就營養成份而言,古樹茶、台地茶一樣好,但在口感上,古樹茶遠勝於台地茶。

不能說的祕密
茶文化與經濟發展間的變遷,在普洱茶史上的體會最深,20世紀60年代前,普洱茶品製作均以栽培野生、實生苗野放為主,因此造成普洱茶市「老普洱」的崛起,20世紀70年代開始則以實生苗矮喬木茶園管理,茶產量大增,在滿足一般市場需求後,20世紀90年代末期,在品茶文化深植後,市場又重新關注原生態的野生茶。

併配是創新 也是亂源

光大陸雲南一省有註冊的普洱茶商就有35000多家,再加廣東、廣西、浙江等省份不知名的普洱茶廠,再加上臺灣和香港及內地自創品牌的茶商,憑良心話說,有多少人在做普洱茶,誰也說不準。

普洱茶從野生古茶樹到人工栽培的:野放大茶樹、原生態古茶樹、生態古茶樹、民國老茶樹、小茶樹、台地茶樹等就有八種類型。再加上大葉種、小葉種之別,又有中、低、高海拔茶園之分,各茶區土壤、微氣候的差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所產茶葉又有差別,製茶工藝的不同,因此同樣叫「普洱茶」,內容可是千變萬化。

普洱茶的好壞,另一個關鍵在「用料」與「拼配」。目前雲南普洱茶的產業統計做得很好,但是號稱是野生古茶樹、野放大茶樹、原生態古茶樹、生態古茶樹的普洱茶品牌繁多產量驚人,您用數學核算一下,有多少毛料才能做多少茶,當產品總量超過毛料,當然是用「拼配」製作,「拼配」也是普洱茶的特色之一,問題是當古茶樹的毛料原料不足時,自然會用其他等級來混充「拼配」,至於古樹茶與其他茶的配方比例「商業機密不公開」,因此有位行家一再叮嚀:「2007年的普洱茶千萬不要買!」問他原因,他也下多說,只丟下一句:「太亂了!」。「混拼」後,又以低成品高單價賣出,消費者傷了荷包,又喝不到道地茶品,這一直是普洱茶市令人擔憂的困境。

普洱茶雜品
2007624日,央視財經頻道製作的《普洱茶泡沫破了》節目中,列舉市面常見雜品普洱茶的製作方式:
1.冒牌:二、三線小廠製作,用大廠的包裝,連內飛、防偽都一模一樣。
2.做舊:做舊有兩種,茶做舊,包裝做舊。
3.小葉種制普洱茶:廣西、湖南、貴州、四川小葉種製作普洱茶。
4.烘青工藝:採用部分的紅茶工藝製作普洱茶。
5.台地茶冒古樹茶:比比皆是,到處都是。

6.普通茶冒名山茶:班章、易武、冰島、景邁被冒最多。
7.拼配茶冒純料茶:台地茶拼配掛古樹茶純料賣。
8.機製茶冒手工茶:機械化生產沒有傳統製茶工藝特色
9.雨水茶冒春茶:台地茶產量在夏茶,味苦卻充春茶用,致茶品苦澀。

用好的毛料拼配普洱茶會讓茶變得更好;同時「拼配」也成了雜茶的藉口,致使普洱茶的品質落差更大,這就是茶的「甘甜」與「苦澀」的原因之一,未來也會成為普洱茶市發展的隱憂。


美麗的等待「轉化」
普洱茶另一個賣點就「陳化」與「轉化」,普洱茶的陳化口感變化非常顯著,因此,讓普洱茶多了份「期待」的美感;這和以前養畫眉的道理一樣、和宋代「鬥茶」的氣圍一模一樣,但一位茶人就不容氣的說:「現在不好的茶,放再久也不會好到那裏去!」,一句道破這個迷失,再老的茶不好喝也沒用,同時品質不好的茶,放再久也不會變成好茶。細細考究許多老茶,其實就是當年賣不出去的茶,它的好喝並不是在原來的預期內。

喝茶除了口感好以外,展示是另一種成就感,許多人把收藏、喝的普洱茶用來代表財富與地位我喝得起老普洱一塊幾萬、幾十萬;你還在喝新普洱茶幾千、萬把塊,帶有優越感炫耀在喝茶,這是茶界的普遍存在現象,讓很多人陷入「貴的茶就是好茶」迷失當中。

好友呂禮臻就說過:「好茶,馬上喝都不夠了,還等明天才喝」,「但好普洱,現在喝可以,但多放幾年確實會更好喝」。如果您正在喝老茶,恭喜你;我現在正喝普洱新茶,可以從新茶喝到它變成老茶,一種茶品雙重享受,又說得出它成長轉化、成熟的歷程,就是多那麼一些些人文質感。

嚐鮮味陳 甘田皆宜
現在最坌普洱老茶,但老茶也靠時間陳化而累積口感,如果新茶先天就不良,給再多的成長時間與空間,也不會變成優質的老茶,這是普遍的共識,因此弄清楚野放大茶樹、原生態古茶樹、生態古茶樹、民國老茶樹、小茶樹、台地茶樹等就有八種類型的口感,是喝好普洱和收藏普洱茶的入門功夫。

但如何在普洱茶海找到真味,成了一個新趨勢,自2010年以後,雲南普洱茶山變成觀光景點,原因在上山找真正「普洱茶味」的人變多了。

許多茶人上山直接買茶、製茶,希望喝到道地的普洱茶,這是對普洱茶市場的反動,因為不信任,才會用眼見為憑的觀念自己動手製茶,這幾年許多臺灣茶人,在從採茶季就進駐雲南,做好茶打上茶行包裝才回臺灣,只為了確保普洱茶失去真味

這股風潮也帶動喝「普洱新茶」的風氣,現在的好茶才會是未來的名茶,因此許多新興品牌都朝這個方向調整,以提供市場「嚐鮮」和「味陳」的兩種需求,而且一上市即獲市場肯定,在各種比賽中屢創佳績,成為著名大廠也得跟上時代腳步。

喝對茶 找真味
茶品的口感是主觀的,個人喜好不同,有人把吃苦當吃補,認為苦盡甘來是人生歷鍊的象徵,但當苦、酸、澀加在一起是另一回事,本文主要探討是什麼才是普洱茶的「真味」,因為經過「併配」後的普洱茶名千變萬化,品牌、名稱五花八門,常讓人陷入五里霧分不清楚何者為真,不對味的茶就像添加人工甘味食品,但常喝不對味的茶,味覺也會把錯的味道當是真的,把劣質的苦澀視為正常,市場行銷也會把錯的口感當成特色來行銷,誤導了普洱茶原有的好滋味,久而久之,以後想喝口好普洱茶就難成一件很困難的事。


因此筆者主張鑑定古董有「標準器」,喝普洱要先找「標準茶」,把口感味覺敏銳度保持在最好的狀態,隨時都能捕捉到普洱茶的好味道,就可以隨緣找到真正的好普洱。也只有喝茶的人有能力去分辨,茶的品質才能回到正道,不容易被炒做,用合理的價格喝到好茶,一樣的老原則「先識真 後辨假」,東西怕比,好壞茶也怕被比,喝對的茶湯的甘甜、回津、香氣自己會說話,再碰上苦、澀、酸的茶答案立判,多說無益用真功夫見真章,祝您早日喝到好茶!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