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清代翡翠的崛起與發展

清代翡翠的崛起與發展

對於翡翠如何能在清中期以後能取代盛行五千多年的和田玉,一躍成為近代玉品所宗,為解多年來心中之惑,乃從其傳承史脈、審美觀點的演繹一一梳理,探究翡翠孕藏的文化之美。

五彩繽紛的翡翠
「翡翠」因色彩與鮮豔翡翠鳥相通而得名雄性翡翠鳥的羽毛呈紅色的翡鳥,紅色硬玉稱「翡」;雌性的翡翠鳥羽毛呈綠色,名翠鳥,綠色硬玉稱「」,兩者合稱為「翡翠」。從礦物學來看,「翡翠」是屬於硬玉礦物,以輝石類礦物為主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達到寶石級硬玉廣義上稱翡翠顏色有:白色紅色黑色綠色黃色紫色以白色泛綠種類最為常見,以翠綠色為貴綠色主要是以Cr(鉻)為致色元素

歐陽修筆下的翡翠
史考翡翠在宋代的即藏有實物,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在出知毫州時作的《歸田錄》載:「餘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聖俞以為碧玉。在穎川時以示僚屬,座有真宗朝老內臣鄧保吉者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雲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中,有翡翠盞一隻,所以識也。其後餘偶以金環於罌腹信手磨之,金屑紛紛而落,如研中磨墨,始知翡翠能屑金也

《歸田錄》是當事人耳聞或目睹之事物的札記,說明在宋朝緬甸翡翠已進入宮廷流傳於官宦文人之間,但尚未流行,僅在雲南雲南西部的永昌、騰沖等一帶有人佩戴翡翠,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明末。

徐霞客品翠生石
崇禎十二年(1639徐霞客在游歷雲南,在騰沖曾住在潘一桂先生家中,因為潘一桂走緬甸,家多緬貨,尤以碧玉稱奇,他兩塊「翠生石給徐霞客,1639年,《徐霞客遊記》這樣記載:
二十六日,崔、顧同碾玉者來,以翠生石畀之。二印池、一杯子,碾價一兩五錢。蓋工作之費,逾於買價矣。以石重不便於行,故強就之。此石乃潘生所送者。先一石白多而有翠點,而翠色鮮豔,逾於常石。人皆以翠少棄之,間搪檔上司取索,皆不之用。餘反喜其翠以白質而顯,故取之。潘謂此石無用,又取一純翠者送餘,以為妙品。餘反見其黯然無光也。今命工以白質者為二池,以純翠者為杯子。時囊中已無銀,以麗江銀杯一隻,重二倆餘,畀顧生易書刀三十柄,餘付花工碾石。是午、工攜酒肴酌於北樓,抵晚乃散。 」

文中所載之「翠生石」即現代的翡翠徐霞客筆下翠生石」有兩種,徐霞客和田玉審美觀來看喜歡白地翠點的質白者,「以其白質而顯」,但是雲南本地人潘生常年接觸翠生石,暸解翠玉之美則重純綠的翠玉,稱其為「妙品」,鄙視白質翠玉為「無用」,充分反應的是雲南人對翡翠的觀察後建構的審美觀。

清代成為時尚寶石
清乾隆以前,中國人知道翡翠的人不多,直到了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內府檔案上才記載雲南巡撫進貢緬甸生產的「永昌碧玉」。

這種情況到了乾隆年間才有了大轉變,乾隆對玉石情有獨鍾,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22-24年間平定邊疆之後,新疆每年有2000公斤貢玉運達京師,供造辦處及蘇、揚工坊製作玉器當時宮廷用玉和田玉主流。

在新疆玉路阻斷時,乾隆多方尋找玉石入替補實,翡翠就在這時侯進入了清代宮廷成為新玉料,宮中的玉作開始用翡翠製作器物。

在乾隆-嘉慶期間翡翠稱之為永昌碧玉、雲石、滇玉、永昌玉、雲南玉、雲產石、翡翠、雲玉、翠玉等名稱,不同名稱分別代表了雲南各類玉石的品種,後來統稱為:「翡翠雲玉」。「翡翠」稱綠色系翠玉;「雲玉單指白質者當時翡翠的審美觀,仍然以以和田玉的審美觀做標準白翠就當像白玉,綠翠當像碧玉,黃翡當像黃皮來看待

 乾隆愛玉成癖,在京師設置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設均有製玉工坊製作各種玉器宮廷玉器做工之精、器型之眾、使用之廣、數量之多,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宮廷裡的翡翠製品可以分為陳設、器皿、佩飾、冊寶、祭法、神像、文玩、用具、鑲嵌等9類,多數屬於陳設、器皿和佩飾這幾類。生活用品的製作上面,被做成朝珠、翎管、寶璽等類型,「乾隆工代表了我國玉石發展的最高成就。目前存世的帶年款的翡翠作品,最早就是乾隆時期的器物。

在清宮檔案中,所見翡翠之名始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三月二十七日《雜錄檔》,是地方顯吏為祝乾隆帝誕辰而送至圓明園的萬壽貢,其中有趙文璧所進翡翠瓶一件..等多筆檔案貢進翡翠並不是雲南的官員,多數來自經濟發達如天津、江蘇吳縣、江西九江等地。

在技法上,並引進了回教風格痕都斯坦玉器」的設計理念及技法,創作細薄精巧,幾乎是半透明瑩薄如紙,比之為蟬翅的作品翡翠的地位再墊高。

紀曉嵐看翡翠
紀昀,字曉嵐所撰的《閱微草堂筆記成書於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1789-1798年)書中卷十六中載: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以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蓋相距五六十年,物價不同已如此,況隔越數百年乎

反映了清乾隆晚期至嘉慶初京的翡翠在六十年間,價格己經上攀藍田乾黃超過羊脂白玉。

晚清宮廷愛翡翠
翡翠一直到晚清才全面盛行,到十九世紀初,翡翠己經成為時尚寶石晚清的內廷后妃們的扁方、簪、墜、戒、鐲等飾物都是用翡翠製作的

清宮檔案記載:宮中傳淮安關辦理「綠玉竹節式鐲子三對、綠玉雙喜字耳挖勺式小長簪一隻、綠玉雙喜字耳挖勺式長簪六隻、綠玉雙喜字鉗子二對」,這四種17件綠玉活計共用銀39994兩。

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所繪的慈禧畫的肖像中,慈禧手上戴的就是翠鐲當時內廷稱翡翠為綠玉」。慈禧太后熱愛翡翠憑藉權力頻向各海關、織造等衙門索取翡翠貢品。據《愛月軒筆記》載,慈禧太后飲茶用的是翡翠蓋碗兒,用膳使的是翡翠玉筷,髮髻上插的是翡翠髮簪,指間戴戒指全是翡翠其歿殉葬品中亦有大量翡翠,如膾炙人口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均為俏色翠雕。

自慈禧太后而下,內廷命婦皆佩戴翡翠玉釧、耳墜等飾品上行下效達官顯貴的帽子也點綴翡翠,以彰顯其地位士紳、貴婦、富商人人以擁有一塊翡翠而自豪翡翠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倍增。

用翠男女皆宜
現代翡翠多女士配帶為主,清代翡翠男女皆宜男人用的翡翠最大型、用料最多翡翠朝珠其次是官員的翎管,精巧的煙壺扳指

女人用的翡翠以手串與數珠數量最多清官后妃均是崇佛、信佛的,后宮殿堂內闢有許多佛堂,她們以念佛計算誦讀來度過寂寞消閒的宮廷生活。手串由十八粒珠貫串成,故稱十八子;數珠由一百零八粒珠貫串成,但也有不及或不止於此數者。

翡翠飾品則以髮簪、戒指、朝珠、鈿子、手鐲等為主另外還有翡翠煙嘴、器皿、龍鉤、擺件等飾件,及用翡翠及其他寶石製作的盆花和盆景,著名台北故宮的翠玉白菜,翡翠為青、白二色,象徵女子清白的貞操,而白菜上的紡織娘,象徵多子多孫。清代時,北京是翡翠加工、銷售的中心,有上千家的加工作坊,有上千家的珠寶店,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師傅都匯集在北京。

唐榮祚《玉說》
乾隆讓翡翠由石變玉,但文人收藏仍重和田玉而輕視翡翠,直到清光緒十五年(1889)鑑賞家、收藏家唐榮祚接受英國駐華使館醫生卜士禮代表倫敦博物院之邀請撰寫《玉說》一書,將翡翠自成​​一節,首開先河提出:「艷奪春波,嬌如滴翠,映水則澄鮮照澈,陳幾亦光怪陸離,是為翡翠之絕詣與和田玉不同的的美學標準後,由於評價頗詳,清代文人鑑賞家、收藏家才認識翡翠鑑賞新準則

書中將翡翠分五個分成寶貴翠、佳品翠、上乘翠、無足取之翠、庸常之翠等五級:一、寶貴翠1.綠色正碧;明艷晶瑩;2.不油不干;3.無斑無綹;4.體質蒼潤;5.色相沉著。二、佳品翠:1.白綠分明;2.色澤融潤;3.白如凝脂;4.綠如滴翠。三、上乘翠:1.質地純白;2.濃碧點染活潑、流麗,不散不暈;3.清徹無滓。是為俏綠,亦屬上乘。四、無足取之翠:1.綠色或淡而似暈,或濃而近黑;2.白色或污似香灰,或暗如爛石。皆無足取。五、庸常之翠:1.通體淡碧,初睹品若甚佳,細玩則顏色走散,漫無定踪,轉不能指其綠色之所在;2.或綠色內雜沉黑斑,或攙 屑,亦屬庸常之物。」

《玉說》反應晚清代翡翠的審美翡翠首重是要綠色,尤其是濃郁的綠,同時要綠得乾淨其次是白翠顆粒細綠色和白色分明的為佳。

水頭並不是審美的重要標準,但當時開採技術產量低,進入宮廷的翡翠中,以現在標準好的並不多,但至美翡翠至今令人十分驚艷溥儀皇帝翡翠朝珠項鍊為例

溥儀翡翠朝珠
這串溥儀皇帝家族翡翠朝珠項鍊一百多年前,由北京翡翠玉石商人鐵寶亭收購,將宮廷御製朝珠串改成兩串項鍊由三十顆翡翠玉珠串成,每顆直徑均在13.313.4毫米之間,煥發光彩耀眼的祖母綠色澤,晶瑩通透,雍容華貴;搭配之銀鍊扣正中鑲有一顆星光藍寶石,兩旁各伴一顆與朝珠色彩相若的梨形蛋麵翡翠。

鐵寶亭後來翡翠項鍊賣給糖業大王黃仲涵(1866-1924),在黃家承傳六十年後,再送另覓新主。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