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懂得欣賞 重於擁有

懂得欣賞 重於擁有

孔子云:「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是一種生活態度。已故國學大師錢穆解釋「游於藝」之意,他說:游,游泳。藝,人生所需,人之習於藝,如魚在水,忘其為水,斯更游泳自如之樂。李澤厚、劉綱紀則認為:「游於藝」的「游」帶更一種自由感或自由愉悅的含意,其中當然也包含更游息、觀賞、娛樂的意思。

 「游」在中國文化裏,儒、道兩家有不同境界的詮釋,道家莊子的〈逍遙遊〉所呈現開闊胸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心靈境界。儒家則注重人文現實生活層面「游於藝」指的是:「悠遊、沈浸在各項遊戲、娛樂、藝術技藝、才藝之中,人們以娛懷取樂、消閒遣興,達到放鬆、調適身心,以增加生活樂趣的目標的文明活動,能到達「物我兩忘」的境界,就體顯了「游於藝」的精髓,道與儒家兩種不同的哲學路線,其開展後的哲理思想與價值意義,正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中國人。

用現代休閒觀點來看,莊子的旅遊休閒,自可悠遊天地之間,開擴視野;但儒家遊戲於各項技藝,既可運動養身,深度投入在忘我之際,可暫釋生活困頓、煩惱放鬆身心,也是人生一樂

19世紀的休閒活動的興起,收藏古董的樂趣,在於能夠收納逝去時代裡的美麗事物,同時反映出曾經風華絕代的歷史人文背景,了解文物的歷史時代的風格,是最古典的文藝休閒,接觸藝術可以啟發智慧與靈感,當面對紛擾及不安的時候,把心情轉而品賞古物,那種專注、忘我的內凝力,常能在凌亂的場景中,找到新的出路。

欣賞重於擁有
文物界常說自己是:「文物的保管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文物的生命卻是永遠的,能在有生之年欣賞到許多珍貴東西,就己經是一種享受,如果又懂文物、藝術的內涵,並把這份人文核心用在生活上,就是游於藝的精神


2006年開始商業拍賣機制讓,重塑了文物、古董、雅石、茶.. 等等的面貌,現在大家談的都是文物的價錢、文物投資等話題,商家與拍賣公司聯手用商業行銷手法,一路把文物推到最頂的價格,然後再賣出,再利用高單價的成交紀錄,鼓勵新的投資者進場,再堆高,再賣出。

由瓷器、字畫、玉器、金銅佛、傢俱、雅石、紅珊瑚、碧璽隨著市場熱度推出,熱點品項再細分年代、特色推出市場,維持市場熱潮。至於那些用錢堆出來收藏品,那天市場不再流行了,幾十年的心血收藏品,有可能就變成一堆燙手山芋,資金也盪然無存!

同時,另一隻手又透過媒體,表演「高仿無用論」、「一口價多少!」的戲碼,用速食的淺盤概念,一點一滴的在撕毀愛好者的信心,好像只有炒家的熱點收藏才叫珍品。

同時觀眾會模仿電視上專家的論調、口吻,倒因為果,沒禮貌又帶表演真的去質問別人收藏「真偽」、「價格」。同時又把電視上所謂「專家」說的都當做真,是唯一的標準,似真似假的論斷起來別人的藏品,但當問他有收藏時,又說不出話來!


洪三雄曾說:「台灣的古董商什麼藏品都有,他什麼都會,問他這個東西什麼年代的,最常講的一句話:「你看這個很『開門』啊!」卻講不出個道理。文物收藏媒體化後,培養了許多偶像級的鑑定師,鑑定師再利用高知名度做商業活動,讓許多玩家莫名其妙的受傷!

己故的劉良佑講的:「凡物必有價」,您有錢坐擁世間名品,吾守寒舍僅能以幾只破舊老碗相伴,樂趣是一樣的,享受是一樣的!文物玩賞收藏要回歸游於藝的精神與哲學,把焦點放在歷史與美的研究,不要放大商業價值,找到各種美感一起分享!最美!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