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戚維義 墨韻賦新彩峰頂呈古境

戚維義 墨韻賦新彩峰頂呈古境


藝術的生命力是源於創作者的學識、人品及豐富的生活歷鍊融會的人格特質的具體呈現,戚維義,1937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與畫荷聞名的王冕及其明代書畫一名家陳老蓮同鄉。八歲時移居上海,在父親的督促下,每天紮馬步、練太極劍、寫書法,陶鍛心性。

師承名家筆墨
1949年舉家遷居台灣,先畢業於台北市東門國小、師大附中、大同中學,受教於名畫家吳棟材先生。1959年進師大藝術係就讀。時師大教學系中西畫兼修,老師是黃君璧、溥心畬、廖繼春、林玉山等名重一時的畫家。1963年畢業時,他以畫一手蒼勁雄拔的水墨畫為同窗所重。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獲得碩士學位,又轉往華盛頓大學藝術考古博士班研修,並任教於該校中國繪畫班。

旅美開新藝界
遠在1969他就在紐約成立專業畫室,在美國16年間,他置身於各大繪畫流派洪流中,他有感於國畫的摹古,形成一再重複的窘境,在極簡主義的觀念啟迪下,開始把水彩、油畫、壓克力等材料和工具,運用在國畫的創作上,以傳達出他內在的心靈意象這段中西文化相互激蕩的歷程他體會中國畫的創新要與時俱進,與時代的藝術思潮、繪畫媒體結合運用,不斷的擴充了藝術語彙,才能為傳統水墨畫注入了新活力。

他的作品不受實體形象的限制,直接訴諸內心情感的表現,直接用繪畫線條、色彩,表達純粹的繪畫律動之美;在構圖上則融匯了西畫的定點透視法,與中國移動視覺的佈局經營,期能在有限的空間呈現更深遠的意境,讓觀賞者得以用自己的感情加以添補。至於人物創作,他則全力捕捉其氣韻、神采所呈現的粗放、率真的構圖,又合於鄭灝所謂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精神。

市隱五峰山
1979年返台,隱居於新店五峰山,因推崇米癲拜石“吾不見石兄二十年矣! 的至癡至性及達摩祖師面壁九年始悟闡道的精神,乃以“石鏡”為字。書畫創作對戚維義來說,是一種自我情感抒發的媒介。

他在台灣長大、求學,在接受美國文化洗禮,再回到臺灣面對繪畫戚維義把他當做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來思考瀟灑不拘束的他,從自然尋根做起,他說:我從鄉土走出來,更要將鄉土融進作品中」,他畫他所看到的,畫他所想的,更畫他所感受到!用一山一水來表達自己對鄉土的情懷。

師法自然 畫如太極
他深切體認到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必須奠基於深厚的書法功力之上因此把練字練氣當作每日的運動,練到滿身大汗方歇他的字斗大光圓、純淨自然、闊大厚重,最能徹底宣洩他的個性和感情;字中的句子,則呈現了他對生活的體驗,對生命恆遠的觀察。

山登絕頂我為峰
欣賞戚維義的畫如見其人。除了 內溫、謙和外,常可以發現他把內心多變的藝術情感,化為畫中奔騰萬鈞的氣勢,直接觸動、震撼著觀賞者的心弦,融合即與靈感的表現工作,那天外飛來一筆的精絕之處,常使觀者的心靈提升至宇宙大象之中,與之合而為一。

清名臣林則徐年少在與老師同遊福州鼓山時登上山頂視野遼闊展望絕佳師有感而發作上聯海到無邊天作岸請弟子們對句林則徐對曰:山登絕頂我為峰

戚維義不斷的創作中,他總保持著遊於藝的生命態度,在沒有壓力、不受拘束的情形下,以自在自得心境呈現自我,是其率性、瀟灑的特質,在歲月洗鍊後所凝聚的神采,觀其畫如見其人,開拓了中國水墨的另一個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