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溪梨皮石
狂熱會讓人產生無比的動力,去追夢! 去造夢! 瘋狂的找石頭、買字畫、文物、追求最時尚的翡翠,但在過程中我們得到什麼? 是發現快樂! 還是享受快樂,什麼樣的快樂都好,但我們要自己說得出快樂道理,在玩賞學習路上,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時侯,會少了很多樂趣!
在臺灣地圖是找不到「龍泉溪」的名字的,它是位於新北市土城區媽祖田的小溪澗,因位於龍泉路旁居民就稱之「龍泉溪」,這個小聚落社區因為與新莊慈佑宮祀田所有權問題,有一段歷史難解的習題出了名,但在臺灣石友心中,它是「梨皮石的聖地」。
「梨皮石」是石友間的稱呼,在岩石上的分類是屬於玄武岩,在臺灣北部三民、關西、土城清水、龍泉路、台北市舊庄、澎湖等地都零星分佈,量以關西地區溪流最多,質、形、色以龍泉溪梨皮石最優,其水石質類日本最著名瀨田川梨皮石,硬而堅線條特別優美,早期廖天照常用來刻石壺。
民國73年龍泉溪發大水,老土城人廖年明在溪裏發現梨皮石,邀石友一起去找石頭收穫豐碩,那年土地公生日,石友還辦布袋戲酬神感謝。民國73-80年間探石以泡在溪裹的老水石為主。
老水石的特徵是原石皮殼都經過充分的水割沙磨,質地帶青、造型簡潔素雅,以保有鮮明凹凸點的梨皮石最優;民國76年在小支流又發現「半水石」,也就是在豐水期石頭泡在水裏,枯水期就裸露在河灘上,石皮多\半還附在石頭上,但非常容易清理,用鋼刷略加清理,梨皮點就露出來,求其質堅形美者特別難得。
民國79年又在龍泉山寺整建時,才發現梨皮石石脈起於舊廟址正下方,在擴建時又發現梨皮「山石」,造型多變,曲而多面不亞於當代藝術雕塑,如果三峽五寮溪石的黑石是陽剛之美;龍泉山寺發現的梨皮石的剛柔並濟,大者百斤論,小者拳石之大,但石之造型比例,總合韻於黃金分割,供於客廳書齋如見現代雕塑原型,放大比例都是頂尖的現代雕塑名作,惜名石多藏於少數石友,世人鮮見。
民國92年,好友韓仲威從林口到土城接任行政新職,素仰梨皮石盛名,筆者陪其走訪昔日故道,梨皮石己十分鮮見,所採者僅破片瓦大,難有造型可言,倒是溪中植物生氣勃然,找了兩株以添居家綠意。
行文至此,再看默默看著相伴近廿年的龍泉溪愛石,它還是堅定的謝謝我,把它從溪裏一只頑石變從令人激賞的雅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