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蠟在玉石上的應用

蠟在玉石上的應用


蠟在玉石上的應用」是在2013發表分享,其後筆者持續在探索這個課題,2014年再分享「玉石上蠟退蠟學問大」一文,補實蠟在玉石上的應用文章的論點與實作經驗,非常值得您閱讀!

玉石上的光澤,究竟是蠟光還是寶石光?
玉石要不要打蠟,擦嬰兒油保養,保持水頭與光澤?
上了蠟的玉石怎麼恢復自然風貌?

這幾問題困惑了我幾十年,請教了許多前輩,大家的堅定的主張:「不要打蠟、擦嬰兒油」,但事實如何請看本文探討。


翡翠封蠟加工

翡翠拋光前的打磨非常重要,打磨由粗到細,漸次的把玉石表面磨細,再進行拋光。拋光一般先用水調好光粉,塗在皮革上, 在皮革半乾半濕中,將玉件表面拋光至發亮。

去污與過蠟
「過蠟」是玉石加工最後一道工序,臺灣叫做「封蠟」、「過蠟」亦稱「打蠟」、「上蠟」,其主要作用有三個:1. 保護玉石表面不受污染和浸蝕。2. 填平玉石:玉石表面在磨拋過程均會留下微細凹坑和痕跡,過蠟可以增加表面的光潔程度。3. 掩蓋某些玉石表層的微細裂紋,使其不明顯。4.使加工後的玉石色澤更為穩定,增加賣相。

傳統玉石加工過蠟前,必須先有機酸和灰水交替使用,把殘留玉石上拋光劑清洗乾淨;現代這個工序已改用用超音波處理,再把玉石涼乾後,再把表面清理乾淨的玉石放入熱蠟桶中浸泡熔融的石蠟液中,不停地上下提動和左右轉動,讓玉石充分浸蠟,再提起來把多餘的蠟瀝淨後,倒進預熱好的毛巾或厚棉布上,迅速擦試把玉石擦亮,以不留下蠟渣為原則。

去污問題探討
加工技術是在演化進步中,玉石過蠟前,最關鍵的是表面去污,是用什麼工法把玉石殘留的拋光劑及油漬清理乾淨?是傳統的果酸?還是有爭議的化學酸?還是現代用超音波?清理的過程是過水、還是浸泡?泡的時間多長?全都是學問,事關玉石的品質評定,另外是採用那一種蠟做素材。同時每一個時代的加工技術不同,對玉石的影響落差會很大,讓我們以「翡翠加工」為例,傳統的玉石加工和現代加工方式就有很大的差別。

傳統過酸梅水與灰水
從清代到民國初到80年代,玉石加工的技術不斷在進步,以翡翠過蠟前的去污,早期的表面去污,是利用有機弱酸與弱鹼來達到清洗的目的,整個過程不傷及內部結構,用有機酸梅、的弱酸、弱鹼(灰水)主要在清除加工過程中殘留下來的污漬痕跡,同時浸泡酸梅溶劑的過程中,融解玉石表面上的黃水和雜質、油漬,而且這是方式是當時國際認可的處理方式。

現在用化學酸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但涉及酸的種類、濃度、浸泡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玉石的品質認定,因此現在玉石封蠟前的清洗工作多用超音波代勞。但對於2000年以前的玉石加工品如何定位?如何補救?是許多玉石擁有者最困惑苦悶的部份,卻又必需面對的一件事。

玉石加工業的老師傅指出:用傳統工序去污的玉石,經過診斷後,若只對破壞表面沒深入結構,同時玉料又夠厚,通常會建議直接重拋;但料薄工細的雕件,就只能先去蠟後重盤、重養。相信在現代先進的拋光材料支援下,只要用適當的方法來解決,還可以讓玉石回春,畢竟這是玉石加工技術的演進歷程;至於用化學強酸處理後的「處理翡翠」,那是另一個課題就不用討論了。

蠟處理的方法
傳統以川蠟做為蠟材,川蠟是由雄性白蠟蟲的幼蟲,在生長過程中所分泌的蠟,是天然蠟中最白的一種,其附著于樹幹上的狀態看起來就像積雪一樣,經精制面成,因此又稱:蟲蠟、白蠟、川蠟、 雪蠟或中國蠟,國際稱“中國蟲蠟”,簡稱“川蠟”。
自古以來被人們用來制造蠟燭及作爲中藥的原料,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白蠟辛溫無毒,可生肌止血,定痛補虛,續筋接骨,入丸服用可殺蟲,以白蠟頻塗可治頭上禿瘡。

有的古書上刊載白蠟蟲可通經活絡,益血補中,能醫治一。。些內科、外科方面的疾病。如治療血尿、毒瘡久潰不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已成為軍工、輕工、化工、醫藥等幾十項產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和配料

但現代玉石加工業為方便多使用石蠟是石油蠟的一種,有特殊的蠟味變質後易潮白、泛黃。蠟處理的目的,在使翡翠成品表面有光澤更亮麗,這在玉石加工上是合法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上蠟:
翡翠上蠟,在翡翠產業和國家珠寶標準內,是認可的屬於翡翠表面的優化。翡翠的材質本來存在的小洞、小裂紋、小凹坑等缺陷,以無法拋光處理的死角,留在縫隙的石蠟等情況,翡翠拋光之後﹐再將石蠟融化後用到翡翠的表面,等石蠟略冷後,再用軟布輕輕擦拭,以提高翡翠的光澤度和透明度。但不是所有的翡翠都要上蠟,種水好、緻密度高的翡翠,當雕刻和拋光都到位時是不需要上蠟的。


浸蠟:
翡翠也是石頭,石頭多少都會有瑕疵,千中選一優質翡翠,質地細膩、瑕疵較少,上蠟也留表面。但比較糙的翡翠,像瓷底、灰底翡翠,瑕疵較多、質地疏鬆的翡翠,經過各種酸洗後,翡翠的結構會較疏鬆,再經浸蠟蠟處理讓石蠟充填到翡翠的內部。
圖引自翡翠的“浸蠟”與“注蠟”

翡翠浸蠟又稱“燉蠟”或“煮蠟”﹐就是把拋好光的翡翠成品,放進滾燙的石蠟溶液裡進行蒸煮,翡翠受熱膨脹後,晶體的間隙會加大,石蠟會注入晶體間隙,這類蠟處理,石蠟是進入到了翡翠內部,也就是翡翠內部有縫的地方都被石蠟填充了。當蠟的品質不好,約過半年,蠟會老化產生反潮現象,表面會呈白花和泛黃狀,透明度變差的變化。

噴蠟:
對較大的雕刻品,則可將翡翠成品放在烘爐中加熱至攝氏70oC-80oC左右,然後噴一些 川蠟上去或用雪片狀的蠟粉塗上去,再用毛巾或竹簽將表面的蠟擦去,這樣就可以使翡翠表面光滑。

去蠟後的玉石表面
去蠟後玉石表面紋理,會出現幾種小紋理,其一玉石是多種礦物結合的多晶體,屬於非等軸晶系及晶體結構,通常等軸晶系礦物的晶面的方向上十分接近;玉石屬於單斜晶系因此結晶面呈異向性。其二拋光時,玉石沿解理方向容易剝落,當拋光面平行於部分硬玉礦物的解理面時就會造成這些玉石的一些微細薄片剝落下來,形成微小的凹紋。其三玉石表面拋光的精細程度有關,一般拋光粗糙則微波紋不明顯,拋光良好則微波紋清晰這些情況只要手盤幾分鐘色澤就會改點。


去蠟後玉石變化
筆者20多年前,曾收藏一塊民國年間的翠玉佩,經常戴在身上,玉色始終沒改變就收起來放著,隔一段時再拿出來看,玉面竟然泛黃花點;另一只手鐲是如止此,才想到早期老前輩教的「去蠟」方法。

去蠟後翠玉不但恢復原貌,只載過幾次就更溫潤綠也更嬌心有所得才動手寫這篇文章在去蠟前要先瞭解蠟的特性首先掌握蠟的融點,川蠟,呈白色或淡黃色,熔點80 85 ℃間。石蠟.石蠟。無色或白色略呈半透明的硬蠟,熔點約48 66 ℃間。

去蠟要掌握適當溫度即可,溫度要先低後熱主要是讓玉石適應熱傳導再逐次加溫以減少過熱傷了玉石用溫水去蠟後,玉石會恢復原有光澤,再配帶重養會更溫潤相對的玉石不美觀的地方也會呈現出來,因此是否去蠟,要先考慮玉石的個別條件,但可以確定的是化學處理的玉石千萬別「去蠟」


年去蠟實驗的那幾件翠玉,「去蠟」後剛恢復玉石原貌時,發現最原始的裂綹、質感、加工技術,歪斜的穿洞、金鋼砂的拋痕、年代久遠的碰裂等全攤在眼前,心真的很痛,但這一年來重新盤過後,又帶在身上一段時間,包漿會回來、色調更均勻,玉石變得更溫潤翠綠,美呆了!

再現寶石光
「盤」會讓玉石更溫潤細膩。但翡翠硬度高,本身就具玻璃光澤,亮光,「盤」是利用手推拋光,把「蠟光」去除;恢復玉石原有寶石光澤。玉石愈載愈漂亮的主要原因,是佩戴時的「軟盤」拋光效果,把表面的蠟去掉了

玉石的質料經過衣物輕拋,又得體溫、體脂潤澤後,變得更亮透所致。要效果更好,可以在「軟盤」前,先將玉石泡入60-80 度的溫開水裏,把附在玉件上的蠟軟化,再用布擦乾淨,再泡溫水…,反覆幾次,把附在玉石上的蠟去掉內部污垢也吐乾淨了。

再用乾布擦乾淨後,就可以隨身佩帶,剛帶玉件會清新可人,一段時間後會變溫潤,玉相更古樸,偶爾用手盤去掉玉件殘蠟後,就可以恢復玉石原有的寶石光澤但每隔一段時間要用清水擦拭留在玉石上的汗漬以保持玉石的清新

玉石的保養
玉石上蠟會提升其亮麗程度,但蠟怕酸、鹼和有機溶劑接觸、廚房油煙火及烈日曝曬等高溫,長期接觸如此會溶掉蠟,會使光澤失去,變得沒有那麼鮮陽。就算是沒有上蠟的玉石保養,也要避免與酸、鹼長期接觸,避免這些化學物質滲入玉石內,會破壞顆粒結構和色澤。

玉會越戴越透,是一個物理現象,人們佩戴玉石製品以後,人體溫度、汗水中有酸或鹼性的成分,會從玉石微隙裂中滲入內部,會使得玉石透明度增加,內部的色引澤也會被映出來,就像油滴上白紙會變透明的道理一樣,同時某些成分可能會與產生玉石的顯色微量完素,產生化學反應或者把已經固結元素溶解而產生擴散或遷移,微量元素含量沒有改變,使玉石的色澤更均勻外溫潤。但玉質顆粒比較粗糙,人體油脂容易滲入增加玉質的透明度,相反顆粒愈細緻密的,效果就不會太明顯。不戴時,在裝入寶石盒內,用天然和纖維(棉花、絲)等作為鋪襯,並且單獨放置以免相互碰撞,存儲的環境、溫度、濕度最好保持穩定。

盤玉與養生
人們通過欣賞玉件形體、工藝內涵、天然色澤等產生視覺上的快感、心靈上的愉悅,同時通過盤玉過程中,翡翠與人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玉石經過一段時間把玩,內部結晶間隙吸附人體油脂與水份,使結構粗疏的翡翠溫潤通透。人的雙手遍布著許多神經元和經絡,尤其是十指指尖,會使經絡暢通、思維敏捷,通過對瑩潤碧透的玉石玩件摩挲把玩,刺激手指、掌中穴位,使氣血津液保持通暢,從而調和氣血,疏筋健骨,並調節大腦中樞神經,起到益智健腦之功效,使人樂以忘憂。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