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雅石藝術的玩興

雅石藝術的玩興

石出大自然,人好之而藏於書齋雅石,忝為文人風雅,世道多變在台灣60年代,石友習慣把收藏的石頭稱為「奇石」,到了70年,因為出現太多人工奇;於是石友乃倡導以自然石為主的「雅石」;其後中部則倡導「禪石」主張的主張。以石呈宇宙之道,一向是賞石收藏者所追求的目標。

賞石與藝術同道
現在「雅石」己成為臺灣賞石藝術的代名詞。但玩賞雅石要保存與時俱進的思維,更不要定尊於單一主題,禪石以能啟迪禪宗思想者為尚,把玩石頭帶有宗教領域;雅石能掌握石頭的自然與美,呈現雅緻的氣品,也是美,「美」能帶來審美的樂趣,生活的愉悅與自足,讓人生更豐美,就達到了玩石頭的目標,因此我主張:「玩石頭應回歸藝術,重視賞石美學的探討,並且把石頭定位為詮釋藝術的素材之一」,強調賞石要重視藝術的形式和內涵。

隨著台灣賞石文化的成熟,臺灣雅石近幾年則以「賞石」,來描繪兼融並蓄玩石頭藝術,顯示台灣的賞石己渡過熱衷「搜集」的階段,邁向「鑑賞」的層次,不論是「山水景觀石」、「禪石」、「奇石」、「現代雕塑石」..等多元賞石文化,都擁有傑出的論述者和收藏家,是台灣雅石界最大的成就。


人石合一的境界
石頭是自然的產物,詮釋石頭卻有賴於人文的闡述,所謂「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搜集在玩賞石頭上,則是屬基本辨別「器」的功夫,因此有山水景石、象形石、圖案石..之分。

石之美的詮釋、領略則屬於「道」的修持,有賴於人文知識的擴充,唯有在美學、哲學、宗教、文化理論上多加充實,才能真確的體真正的石頭自然之美,游藝於石、鐘情於石而不滯塞,進而以石境看大千世界,不為俗見所拘,自然不會堅持己見,充為天下至理,失去自己服膺於權威,達到興於石而又不為石所拘悠遊自處的境界!

「擁有」是收藏樂趣的開始,但在擁有之後,如何「陳設」提供石頭一個舞台,又能增加生活情趣是馬上會面臨的新問題;克服這層瓶頸再往上推:怎樣透過石頭表達自我的品味,又是屬於藝術意境的問題;再往上,如何透過石頭品賞感受、反思,追求「石道」領悟,來昇華精神的情愫,追求「人石合一」的境界,把玩石頭當做一種文化修持則屬於哲學層次的問題,這就是玩石頭能興味不減的地方,永遠讓人有著不同層次的目標可以追求。

玩石頭要有風格
「玩」石頭是柴、米、油、鹽、醬、腊、茶之外的生活餘事,是很個人化的興趣,不要用太嚴肅尺審度玩興,能善用石頭充實休閒、涵養自己,讓自己生活快樂最重要,不一定非要一昧的追求流行、比賽的勝選等形式的肯定不可,陷入在別人定下的規矩中失去自我,這樣玩石頭心理負擔就太大了。

把玩石頭當做一種文化、藝術修持,以歡喜襌的精神讓「歡喜就好」隨興一點最值得讚許,賞石藝術被視對人生價值的原因,是它教會人們如何謙遜、包容和寬容大量和用「美」看待我們的生活。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