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臺灣雅石發展簡史



臺灣雅石發展簡史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關條約把中國與台灣分隔,此後台灣受日本統治五十年。一百年前的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結束了三百多年清朝統治創建了中華民國,但血脈相承的台灣子民只能隔海慶祝。直到民國三十四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又回歸中華民國的懷抱,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 十二月中央政府遷臺後,在台灣創造舉世稱奇的經濟奇蹟,讓國人從戰後但求溫飽日子解脫,到現在可以在繁榮生活。

在文化發展上,臺灣在日領時期的受到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化的洗禮,光復後又薈萃了大中華文化的傳統精華,70年代後期開放後,在與世界接軌後又吸收西方潮流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後,在文化、藝術、產業上創意無窮,處處展現獨特的「台灣味」令人驚艷不己,在雅石領域上的發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樹石一家親

台灣,地處菲律賓與歐亞板塊相接處,周圍有十四個附島嶼,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多變的地形,更盛產有各類奇岩怪石,十七世紀末,先民即善用這些天然資源做為屋舍或盆栽雅玩,《台灣文獻》十九卷十期「紀澎湖文石」所載:「在明朝時代,僅在宮廷中專為諸侯所愛玩,至清初更珍焉,猶以散布民間為惜,乃由官憲親自採掘以寶藏也」,清乾隆十二年(1747)撰的《續修台灣府志》卷十七<金石篇>更記錄時人用奇石培植山水盆栽,顯示台灣雅石賞玩根源中華民族的愛石文化,而在不同時期融入不同的審美元素,才發展出近代的台灣「雅石」特色。

日領時期正值「樹石」藝術盛行的影響,樹石藝術在台灣士紳中廣為流行。日本水石是在南宋時期由中國禪僧帶入日本,在十三世紀就盛行於皇室和貴族之間,及至十七至十八世紀更廣受文人雅士所喜愛,日本對中國傳統靈壁石、太湖石、黃臘石等古石都當做珍貴古董文物典藏。「水石」一詞是在明治後期到時大正時期才被廣為應用以象徵賞石文化特色。近代日本水石的盛行在1964年東京奧運期間的展覽活動,將日本水石行至國際舞臺,吸引歐美各國及台灣的重視。

光復後,台灣經濟成飛期,樹石藝術在島內士紳間廣為流行,當時樹石界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十月應邀到士林官邸園藝,參加先總統蔣介石「祝壽展」。各縣市也以舉辦「樹石展」以示慶祝,因此帶動地方賞石社團的成立,民國五十六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地方賞石團體「花蓮縣奇石聯誼會」。五十八年十月一日成立第一個全國性組織「中華民國樹石協會」,同月三十一日舉行全國第一屆樹石藝術展覽,慶祝 總統華誕及該會之成立首展,同時出版《樹石藝術》。
中華民國樹石協會的成立,參與會務的會員都是當時文化界的精英,有來自內地各省的有:朱念慈、馬壽華、於錫來、高逸鴻、劉延濤、水詳雲、丁念先、蔡馨發、馮良杜、張品清、林岳宗、張維翰、季康、張式玉、廖水來;台灣北中南樹石名家有:陳德茂、鄭麟書、賴榮來、李樹木、王水龍、葉振源、柯萬發、黃幼榕、楊金授、孫慶龍等人各界名人共襄盛舉,在推動業務的發展過程中的本土文化論證,對光後台灣樹石文化的復興以及與中華文化再融合貢獻十分深遠。


古今融匯的台灣雅石

受二次石油危機的影響,台灣樹石藝術發展在六十年代曾停滯一段時間,直到民國七十一年(1982)臺北市水源路由成立張榮光主持「盤古奇石博物館」開幕營運,賞石藝術再度受到重視,台灣「雅石」走出樹石領域獨立發展,隔年《中國石譜》出版,書中所載雅石類型可議者多,意外引起「台灣石文化的定位」的激烈論辯,每月在和平東路長城畫廊聚會「台北石友雅集」就成為石友論戰的舞台,林岳宗先生主張中國傳統樹石觀詮釋雅石的講究氣勢;石友鄧安連長於日文則以日本水石美學為擅;沈甫翰、黃福音、蔡日興等石友則力主賞石要有本土文化創意思維,在大家慎重討論後,為區隔日本「水石」、韓國「壽石」及定義不清的「奇石」,決議以「雅石」一詞,做為台灣賞石藝術的象徵的共識。

民國七十六年(1987 ) 石友鄧安聯合臺北、宜蘭、台中等石友成立「春秋雅石會」,並翻譯日本賞石雜誌所載「水石」美學編輯成《閒談雅石》小冊子做山水景石啟蒙教材。同年畫家蔡日興台中文化中心的資助下,搜集各地名家作品出版了《賞石藝術》,對雅石藝術走入生活多有詮釋,最特別的是把各地石友名冊列於書後,帶動石友間的交流。民國七十七年台中許政雄老師出版《禪石》,以禪學理念詮石,強調石之自然與多元觀點,時澎湖石風潮正盛並與《禪石》理念,相互輝映之下,賞石人口呈倍數激增。

民國七十八年(1989 ) 筆者出版《石之美-中國賞石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是在考證中國賞石文化演進後,再探討古今名家賞石源流思潮後的集大成,書中詳細介紹中國賞石文化史源、台灣雅石產地及相關技術,初版印行4000冊,隔年即再版,都銷售一空,找石頭、玩石頭成了最夯的藝術活動,至今讀起來仍意遠常新。八十三年(1994)再走訪全國各產地、拜訪當地名家出版《台灣石頭的故鄉》呈現台灣雅石文化特質,保持台灣雅石藝術勇於創新的精神。

此後各類專書及展覽專輯發行者眾,同時台灣石商開始遠赴印尼、大陸柳州深入新疆等地進口素材,以滿足台灣市場需要,時值大陸開放之初,台商的資金投入,意外的點燃了大陸沈寂百年的賞石熱情,賞石藝術成為臺海兩岸最熱門的項目之一,時臺灣雅石社團林立,人氣鼎盛雅石展也由地方社團展擴展的國際展,雅石界一片欣欣向榮。


石開兩岸春 迎接大時代

大陸自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創造出傲視全球的經濟成長,更帶動了文化藝術市場的高度發展,令人刮目相看,但兩岸賞石藝術文化交流,至今仍停留在經濟活動焦點上,尚未見深度的文化藝術對話。

賞石藝術的發展少了文化內涵的潤飾,將會面臨產業泡沬化的危機,台灣雅石近30年的發展及面對的困境,未來大陸內地奇石也會面臨這類困境,解決之道在於不斷創新,擴大各層面的參與人口,保持文化產業的活力,不斷的提昇賞石藝術在社會文化上的地位,若能以取回賞石藝術宗祖國的地位為目標,對內加強內部共識與再認同,對外開創世界賞石潮流,相信中華賞石藝術能再迎接下一個百年風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